2022年5月25日晚7:00,“雲之梦”美文诵读群举办了美文联诵活动,二十位老师共同诵读了陈旭老师的散文《我的老家,我的爹妈》,陈旭老师亲切质朴的文字让人感同身受,思绪绵绵;二十位老师的深情诵读如行云流水,时而深沉,时而高远,时而清脆,时而温婉,声声入耳滋润心田,勾起人们无尽的乡愁和对故乡遥远的回忆…联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使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群里参诵的老师分别有: 1、@ 腊梅 2、 @大海深处 3、@ 愉(群管) 4、@ A含梅 5.@成晨 6.@雨儿 7、@心兮若云 8. @采薇 9、@听雨轩 10、@ 傲荷 11、@ 糊涂 12、@ 踏雪寻梅 13、@ 默 14、@ 粉蝶依枝恋清秋 15、@等时间定格 16@美丽芳莺 17、 @金凤呈祥 18、@嫦悦 19、@ 微雨蒙蒙 20、@千里梦
陈旭老师的美文如下:
《我的老家 我的爹妈》
1、 今年清明节我再回到老家时,与最初考学离开已近四十年了。站在门前看着锈迹斑斑的铁门,从门缝中窥见院内齐腰高的蒿草,想进又未能进的老宅屋,不觉泪眼哽咽。可能现在真的是老了,可能也是离家久了,也可能是工作的地方离家更远了,心中有各种滋味翻腾搅拌,这里虽然还是让我魂牵梦绕的老家,可耳畔再没有侄儿那“老叔老婶回来了”的高呼声,内心也再感受不到看见父母忙不迭的迎候自己时的欢心和亲切。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我虽不至于成没妈孩子那样的草,却再也回不到家里人一起闲坐、父母慈爱、兄妹依赖、灯火温馨的小时候的老家。梦中记忆依稀在,眼前恍忽悲中来。 2、 我出生在宁城县西南部一个小山村,那时的行政区划是八里罕公社,因为宁城老窖的原因,“八里罕”这个地方在北方很有名气。这里曾是当年县政府所在地,在多年前的中国地图上,少有的作为现在乡镇级的八里罕置身其上,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我出生在其下辖的塔其营子大队,“塔其营子”是蒙古族语,意为种田的人们。我也是蒙古族,塔其营子大队有6个小队,3队、4队为一个自然村落,蒙古族人居多,我们属于3队,队里有180多口人,600多亩地。村落西北3公里有座山,春暖,杏花盛开,满眼淡粉,夏秋,杏木浓郁,环绕山腰。村落北边是洼子地,地势与村落相近,再北边地势比村落海拨高出5米左右,皆为大片农田,村落南是沿河的涝洼地,再南是与热水公社相邻的八里罕河。那时候雨水充沛、河水湍急。 3、 我的家乡也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了。这块土地那时候靠天吃饭,但记忆中大多风调雨顺,按现在的话说是个宜居宜业的地方。这片土地养育和繁衍了我的质朴善良的先人们,也记录了我有滋有味、幸福有趣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那时农户人家的日子都差不多,一到冬天就是农闲季节,我们小孩子除了正常的上学放学,再就是自找乐子,滑冰车、摔啪叽等玩耍,就是寒暑假也没有什么这个补课那个班的,我的记忆中从小学到高中就没完成过假期作业,因此玩或适当帮家里干点儿活便是一切了。 4、 我的母亲没有读过书,自然也就不识字,父亲是在部队里学的文化。可能那时候受旧私塾影响,父亲给我们写信很多都是半文言,现在我都觉得很有文化。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记得冬日里吃完早饭,喂完猪、鸡,拾掇完家务,里里外外的活儿料理完后,父亲总是先沏一大茶缸茶水温上,再把火盆里的火调理好,搬到离窗户较近的地方,从炕梢拿起掉皮少底的浩然写的《金光大道》,双手端着书烤着火,一页一页地读起來。妈妈手里纳着鞋底子,一边听着故事,纳鞋底子拉麻线时常发出滋滋的响声,有时铁锥子的把儿碰着手上的顶针儿发出叮叮的动静。父亲这边断续的读着,母亲偶而打断他,问高大全象咱们营子的谁,弯弯绕为什么那么多心眼儿。《金光大道》是反映解放初冀东农村土地改革的事情,芳草地的农民由于各自经济条件、思想意识不同,由互助组到合作社过程中产生了系列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它是一部反映农村庄户人家生活现实的小说,所以有些人的形象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形。 5、我记忆中父亲常戴着老花镜用沙哑的声音读着,母亲以她的理解想象着书中的场景,这些可能更接近母亲的认知和熟悉的事情,所以也有听下去的兴趣。那时每天闲余的时间都是这样度过,当然母亲的活计可能是补补缝缝、剪剪改改或做点别的。我想母亲可能真是想听书,更多也是父母互相陪伴的由头吧。一个冬天一部长篇小说也就读完了,以前在书中读到许多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爱情故事,可在生活中无论是窗外雪压林木墙院皆白的冬天,或细雨霏霏风起树摇的夏天,我想坐在自家的土炕上,一翁一婆的读、听、答、问,何尝不是一幅唯美家风家教的图画。 也许那时时空的距离真就是心的距离,满足、欣赏、依恋真是无价的财富。时事变迁,现在我们拿着手机,知晓美国的事情,了解俄乌战争的动态,却不知对面的他或她在想什么。有时觉得家庭家风家教真不是有形的框框和几句箴言,或严苛的教化。从父母身上我觉得情感是尊重、依赖和信任,一个乐于教或给,一个乐于听或受,相互依赖和陪伴,絮叨琐碎平常,这种精神或心理的契合和神交总能生出很多莫名的敬佩和欣赏。 6、 现在我们总说起小时候的志向,要当解放军,要当科学家,可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前庄户人家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母亲那时候想法也简单,周边人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务农的几代在地里刨食,虽饿不死但也艰难,只有出去才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恢复高考也成为我们这样家庭孩子的前程和希望。父母亲也把让孩子读书作为最大的责任担当。以竭尽身心的辛苦,最大可能地让我们安心读书,我们也顺应着时代变化,追赶着时代脚步,人生的道路上也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就象《人世间》,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真切的感受理解共鸣和感叹。五十年人生环境情感的变化,父母辈的忠厚,孩辈的奋斗,孙辈的成长,光字片的变迁像一幅缓缓长长的画卷,把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完整地呈现出来。 7、 有句话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的五十年,读书改变命运的周家儿女,自我流放的秉昆的玩伴们,人有不同的努力和选择,生活也反馈了不同的结果。我深深敬佩那种朴素普通的情感。我也相信受不了读书的苦一定会咽生活的苦的逻辑。我的父母也象《人世间》中的周家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兄妹四个,一生中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岁岁年年难以言说。我们哥仨相继考学离开老家,在不同部门任过职务,妹妹自主就业,乐得其所,自如生活。孙辈也相继成人成材,家国兼顾。父母的一生自省自励,修身润德,养儿育女,关顾亲邻。我的家乡现在屋舍明亮、道街整齐、树木疏朗、人居和谐。这些变化也有“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感觉。现在更感党恩正快步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8、 此情可待成追忆,五十年岁月沧桑,老家的情缘,爹妈的慈爱,在我心中一件件一幕幕犹如昨日,至今时常想起都泪水涟涟。我想父母于孩子的意义基本是养育,更多是教化。我的父母也象《人世间》老周夫妇一样,人事更替,曲终人散,去了该去的地方。但我总觉得爹妈逝去的可能是肉体,留下的是永远的付出和善良。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就这个小院,这个地方,曾经让我熟悉的丝缕真切,现在虽物是人非,陌生沧桑,可我站在门前,想到老家,想到爹妈,想五十年变化,虽有悲喜,亦多释然。现清明时节,转视前方,我的家乡也春风十里绿满河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