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9“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纸上**》(6)
作者:李娟(陕西)
七、画之味
杏花春雨里,读白石老人的画,画上有他的堂号“杏子坞”,似乎比“杏花坞”有意境,我很喜欢。
他笔下的大石榴,红艳艳的,都咧着嘴儿笑了。另一幅画,透明的玻璃杯里,插着两枝兰花,一高一低,兰花静静相对着,仿佛两个人在轻声交谈。画上题诗:与语如兰。兰花是老人心里的谦谦君子吧,君子如兰。
白石老人在《余语往事》一书中言:“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品读老人的话,情真意切,清逸出尘。
他笔下的草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小鸡、大虾、蝌蚪、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甚至连蜘蛛、臭虫、屎壳郎皆可入画。寥寥几笔,愈见神采。春天里,听着窗外的鸟鸣,翻翻他的画,只觉春风满怀,万物生灵都在他的画里。
白石老人画草虫的时候,最喜欢题“草间偷活”或“惜其无声” 。细细品味,“惜其无声”是对草间小生灵的赞誉和怜爱。而“草间偷活”仿佛是诉说自己人生的境遇,读来令人感伤。
喜欢冯杰老师的画,清水淡墨,黑白相间的白菜水灵灵地卧着,身旁陪着两只红艳艳的萝卜。画旁一行拙朴的书法:一素抵天下。
书法家王献之《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如今的我们,再写不出这墨笔绝美、情趣盎然、短小清雅的便笺。《送梨帖》原来是生活的风雅之帖,埋藏在光阴深处,等我来倾心相见。
作家冯杰也画过梨子,两个黄灿灿的梨子,端坐在洁白的瓷盘里。画上题: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艺术之美,到了一定境界,以洗炼取胜,简洁生动,妙趣无穷。
画之道,文之道,原来也是味之道。20220619“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四月下旬,同样的月圆之夜,中国南海的珊瑚礁正在悄然酝酿一场盛典。海洋中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征兆显示即将有大事发生。一枚卵团出现,它不停旋转,终于挣脱母体。生产的信号在潮水中传播,几十种珊瑚同时行动,奋力把卵团挤出体外。它们的步调神奇地保持一致,几小时内,数亿受精卵宛若星辰,乘着大潮潮水四处漂散。一些海洋生物也纷纷赶来,捕食珊瑚卵,享受这一年一次的盛宴。
珊瑚繁衍自古生代初期开始,已延续数亿年。珊瑚礁是海洋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无数海洋生物聚集于此,繁衍生息。然而过去三十年中,大量珊瑚非正常死亡,每年只能生长一厘米的珊瑚礁,命运变得分外坎坷。珊瑚产卵,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年轻的生命,将在不同地方安住下来,使珊珊礁生态系统延续下去。
夜晚离开,繁殖的异象消失不见,退潮后的滩涂,看似荒漠,了无生机。事实上,它是无数动物的庇护所。螃蟹是这里最庞大的家族。海南终年炎热的海滩上,平掌沙蟹努力将洞穴挖得更大,这会在下一次涨潮时为它赢得更加宽松的躲避空间。一个奇怪的癖好,使平掌沙蟹看起来异常勇敢,分明不会游泳,却一次次追逐潮水,或许是为了觅食,或许仅仅是出于好奇的游戏。
———摘自纪录片《蔚蓝之境.潮水的节律》解说词(2)20220618“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纸上**》(5)
作者:李娟(陕西)
六、我有所念人
午后,收到南京出版社寄来的中学生中考书籍,散文《人生最美的书写》和《爸爸的白发不是老》入选其中,这两篇散文都和父亲有关。
感恩父亲,我此生的书写,都和父亲有关。
想起许多年前我刚开始写作,如有文章在报刊发表,父亲会戴着眼镜,低下花白的头,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我的作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欣喜地说,你的散文干净、耐读,以后会入选学生的语文书籍。
如今,在父亲去世几年后,八十余篇散文入选中学生语文辅导教材,入选了各省市中考和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父亲的话都一一应验了。
冥冥之中,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青春韶华到人生的中年。我渐渐明白,在浮躁的尘世间,只有沉稳静气的人,文字才能做到简洁不芜,端正开阔,坚韧洁净。
幼年的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练习柳体书法,父亲说,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练习书法,记住几句话:“习字如做人,不得慌张,不得潦草,更不能肆意涂抹”。光阴流转,父亲的这些话似乎不是在讲书法,而是在解读人生。
父亲,此刻,我是多么想念你,想和你分享我写作的收获和喜悦,可是,再不能了。
想你时,我默念着白居易的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