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赏读:
向来对秋天情有独钟――世间百媚千红,我独爱一片秋叶的静美。秋,是一个时间的终点,又是一个时间的起点。春天有落花,秋天有落叶,这是大自然注定的一场唯美的谢幕。
秋从来都是静语无声的,纷纷扬扬的落叶,是它最深情的叙述。无声的落叶,是最浩大最平静的诗篇。
喜欢秋天,每每走进秋天,总愿听一首首秋天的歌曲,写一篇篇秋天的诗文。
在我心里, 秋,宛如一首首唐诗宋词,让我品得几分雅韵;又好似一幅幅水墨画,让我品得几分情致。在遐思中,恍惚间,我已入诗、入画,与秋融为一体了……
是的,每到秋语微澜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有一份情愫――秋绪、秋韵、秋情,在扑簌迷离的秋色中愈见几分诗情画意。
秋天,在我的心坎里还如同最初的情感,唯美、诗意、柔润……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所以,对秋天情有独钟的我,也期盼秋天一场一场的雨。听着秋天的雨,写着秋天的诗,那种心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对秋天情有独钟,亦或许是因为性格使然,内心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沉寂吧。如是,迷恋着秋的宁静,空灵,澄澈。
喜欢在晨曦,打开窗户,让清爽的气息漫过纱帘,袅绕在自己书香弥漫的小小空间,让那一抹纯静渐渐地沉淀于心底。午后,倚窗而坐,惬意的让温暖的阳光融融的铺满身体,享受着寂寞的辰光。夜晚,在柔和的灯光下,听着一首首秋之歌,执起笔来,将日常里的点点滴滴,留于记忆的空间。不为所求,只想把心绪放飞在自由的天空……
真的,秋天对我而言,满是感动,大自然处处是诗意。
20220827“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而此刻菖蒲花还正随意绽放,这里那里到处丛生不已,悍然向周遭的世界,展示她的激情。她那小小的心,从纯白到蓝紫,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
这是席慕容的诗《菖蒲花》。20年前,曾把它整齐的一字字地抄在本子上。这首诗,收在一本蓝色封面的诗集《七里香》里。一读,再读。年少时,未免为赋新诗强说愁。但菖蒲是青春里最想表达的欲望。
必须是菖蒲,只能是菖蒲——从纯白到蓝紫,仿佛在说着我一生向往的故事!足够了,从纯白到蓝紫,这单纯的干净!这要命的纯粹!
在那个最凛洌的寒冬,收到这样的明信片。上面是一件冰蓝色的陶器,只写了这一句——其实也是离散的一句。犹记得大雪纷飞,捧上名信片,掩面,号啕。
我一生向往的故事,在纷纷的菖蒲花里碎掉了。
有一日,当岁月绵绵出琉璃之色,有一日,当心里不再峥嵘。看到墙上还挂着那张明信片。也褪了色,也老了,而菖蒲,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
我没见过。
也不必见。
最美的植物,最动人的事或者人,想象最好。
见了,未必有那么好。
那是我18岁时最难以忘记的植物。它生长在灵魂的空间里,它霸占了很长的青春,让我与时光相惜,与尘埃中的缘分一错过再错过。
一次回故乡,到胜芳小镇。那些湿地边上有人说,看,“菖蒲”!我没有回头,怕相认——人海茫茫,忘了就忘了,一旦认出,岂不是悲欣交集?隔了不远,听到大悲禅寺钟声响起,不动一丝声色是风神早就飘逸,早就立地成佛成禅,成为那大悲禅寺中静若的莲花。菖蒲,它在或不在,我认或不认,它都已最强悍最天真的样子让我臣服。
——那永远不能再回来的少年,以菖蒲的样子,留下伏笔,待我以后摸索着,一点点回忆起来。在深秋,在内心的绮丽光影里,看到自己如一支菖蒲,孤独曼妙着,你来或不来,你爱或不爱,你在或不在,我都是这支菖蒲。——如果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说,如果连时光我都没有说,那么,就不要说,老死,也不必开口。
那唯一的知情人,菖蒲!你独自的吞下,这所有的秘与无言,待来生,还是一样的向往——从纯白,到蓝紫。
——摘自雪小禅《菖蒲》(2)20220902“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喜欢纳兰容若的这首《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时,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两阕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阕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心事眼波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有才无着,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性的男人。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
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渝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不必为生活烦忧;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考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摘自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相逢》(1)20220902“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预言终于应验了,作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咸丰过于文弱,况且,他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对手,一支几千人的英军,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撕开了大清的第一道防线。圆明园中的咸丰,只能在鸦片的迷雾中寻求安慰。
麦基:“中国士兵的武器太落后了,但是他们的勇气令人尊敬,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为他们的亡灵祈祷。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就占领了这座重兵防守的军事要塞。”在英军远程大炮的连续轰炸之下,大沽口炮台化为一片废墟。清军的大炮水平依旧停留在两个世纪前:炮架固定、射程很近,准确度也极差。
麦基:“联军的胜利,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当年一小撮罗马帝国的士兵战胜北方蛮族的荣耀。如此不可思议的战果充分证明:技术和文明军队数量更占优势。八里桥战役给人梦一般的感觉,联军出动了8000名士兵,清军有3万人或者更多,很难想象我们仅有5人阵亡,清军自杀式的攻击,震惊了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他说,如果清军有很好的武器,很难想象他们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
这是几个世纪前,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最后的挽歌,也是大清帝国最后的一道防线。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帝国的战士们在用生命和时间抗衡。
第二天,圆明园中的咸丰跪拜祖先之后,逃亡200多公里之外的避暑山庄。皇帝逃跑之后,大清帝国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抵抗,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的郊区。
麦基:“童年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这座传奇般的东方大城,今天,它就在我的眼前,近在咫尺。”就在这个黄昏,法国军队占领了圆明园,帝国的军队已经毫无踪影,奋起抵抗的只是20多个太监。
——摘自纪录片《圆明园》解说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