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公元前121年,一位年仅二十岁的年轻人被刘彻委以重任,率一万人的精锐骑兵,远征河西走廊,这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以敢于冒险的性格深得刘彻的信任。夺取河西走廊,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是霍去病此次远征的唯一目标。当时的河西走廊盘踞着五个匈奴属国的军队。霍去病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也没有补给,似乎是一次毫无胜算的冲动冒险。
但霍去病没有辜负刘彻的信任。他带领汉军两次远征河西走廊,以极小的代价战胜了敌人,清除了河西走廊全部的匈奴势力。自此,汉帝国控制了河西走廊,将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彻底中断。为了防止匈奴的再次反扑,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置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四郡,中原地区通向西域的通道从此被打通。这条通道,成为此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文化物资交流的主要陆上通道,形成了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
失去河西走廊,匈奴的实力大大削弱,无法恢复。这个曾经威名赫赫的草原民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匈奴人曾在一首描写失去河西走廊的歌谣中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河西走廊战役的胜利让刘彻感到无比自信。在他看来,自己和祖辈们扫灭匈奴的理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只需要发动最后的一击,汉帝国最大的威胁就会彻底剪除。然而此时,刘彻遭遇了战争开始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再次出征匈奴的大军还未出发,帝国的国库已经空虚。与匈奴的连年战争让汉帝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国家七十余年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现在,这个国家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战争消耗。
——摘自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英雄时代》解说词(7)20230212“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当卫青的西路汉军进入草原后不久,就与匈奴单于王庭的大军不期而遇。步步逼近的匈奴军队,数量远远超过汉军,这让卫青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在卫青的指挥下,汉军士兵勇敢地迎击匈奴骑兵。汉军舍生忘死的勇气,令这些草原上的战士感到了恐惧。匈奴单于在最后关头放弃了部队,仓皇逃走。
但是,卫青击溃的匈奴单于部队并非匈奴真正的主力,实力最为强大的匈奴左贤王部始终没有出现在战场。此时身在未央宫的刘彻开始焦虑,如果此战不能歼灭匈奴主力,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功亏一篑,因为他的帝国已经力不从心。在一片迷茫中,刘彻将最后的希望给予了东路汉军的将领——霍去病。
不过,这时的霍去病也在痛苦中率军前行。茫茫的大漠之上,他始终没有找到匈奴的军队。霍去病知道,如果这次作战徒劳无功,整个帝国将错过击败匈奴的最佳时机。虽然前路凶险莫测,自己只能一往无前,不能放弃。
然而历史的转折往往就在坚定的信念中出现转机。就在此时,出师漠北的东路汉军与匈奴左贤王的主力部队突然遭遇。面对突如其来的匈奴大军,霍去病这位以勇敢著称的年轻将军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决心。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主动发动了攻击。在公元前119年的蒙古高原上,一场决定汉帝国与匈奴未来命运的决战就此爆发。
面对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匈奴左贤王部,汉军在年轻将军的带领下,前仆后继。为了帝国的胜利,他们无所畏惧。仅仅一天的时间,匈奴军队被汉军彻底击败。汉军斩首、俘虏匈奴七万多人,昔日的草原霸主溃不成军。漠北决战几乎歼灭了全部匈奴主力,从此匈奴远逃漠北,大漠以南再无匈奴王庭。
——摘自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英雄时代》解说词(9)20230212“雲之梦”晚间荐读文字:
每次来泉州,都像见久别的恋人。这种情绪不是到每座城市都有,微妙的成分相当迷人。唯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泉州知。一下飞机,看到路边的刺桐花、三角梅、炮仗花,心里的情绪一下子转换到了泉州。我前世或许就是南人,一到南方,心就软了,魂儿就活了——特别是到泉州。
坐在五店市风雅颂书局的客栈喝茶,看远方成片的闽南建筑群,耳边袅袅南音,手边一杯大红袍,店员用闽南话和我打着招呼,说我比三年前胖了稍许。泉州于我,是骨头上连着筋的亲人,是久别重逢的故人,是远方那片闽南红、低头这杯翻腾的大红袍。
有人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泉州。我想了想,想到“风物盏盏”四字。妙极。泉州的寺庙大小有6000座,供奉着不同的神明。泉州的古建好,大街小巷都有,还有古意
泉州的小吃好,面线糊、海蛎煎、肉粽子、咸饭、醋肉、土笋冻、石花膏……我吃过半夜的东兴的牛肉羹、不加鸡蛋的海蛎煎、东街的大肉粽,还有刚出锅的润饼。哎呀呀,活色生香的泉州。
最最重要的,是泉州人。笑眯眯的,永远怀着热忱,一脸诚恳地喜欢看你、接待着你,仿佛你是久别的故人,无论旧友还是新朋,都是这样烫人的温度。尾声里,总是有一个“昂”,有极其迷人的地方。闽南话我一句听不懂,但听起来总像听歌。
风物盏盏四个字,配得上亲爱的泉州。
——摘自雪小禅《亲爱的泉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