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之梦群里读文20231223

雲之梦群里读文20231223

2023-12-24    47'04''

主播: 🎶心兮若云

239 2

介绍:
2古文赏读: 《送东阳马生序》 明代: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0231219“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傍晚时分,一场漫天大雪,倾城而落。这是今冬的第一场雪,它在我的猝不及防中迅疾而来,肆无忌惮地盈满了我纯白的想念。其实,入冬以来,我就在期盼一场雪,来温润寒冬的苍凉。但,时至冬深,这雪还是迟迟未来。在我以为这场雪不会再来时,它却与我倾城相遇。 推开窗,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仿若寻梦的蝴蝶,带着时光的印记,轻轻地飘落在我的窗前。我不知道这朵朵雪花是不是为了暖一场相逢而来的,但我知道这朵朵雪花正在为我织一个纯美的梦,梦里梦外都是我喜欢的模样。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着,铺天盖地落着,不一会儿,便落白了树,落白了屋顶,落白了地面,落白了远山,也落白了静静的时光。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那寂静的白,覆盖了天和地。雪是静的,茶是静的,心是静的,天和地也是静的。静的安然,静的清宁,静的让一切时光都慢了下来,唯有窗外的梅暗自飘香。 这样的安静里,可以什么都不做,书放在一边,茶握在手里,闭上眼,放空心,只静静地听雪,听雪干净地落着,听雪安静地落着……内心安宁且清喜。这样慢下来的时光里,让我想起很多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多美的雪啊! "下雪的时候,最是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或许冬天本没有雪的,只因每当我想你一次,天上便会落下一朵雪花,于是就有了漫天大雪。雪花十里,唯一朵在心上。光阴中的最美,就是等一个灵魂相近的人,暖一场相逢,听一场雪落。不知道,你的城市是否也在落雪,是否也有洁白的雪花妆点你的梦? 时光流转,心念在风雪中温婉。生命里总有一个人,是你山一程水一程的牵念。这牵念足以暖了尘世的寒凉。我相信,无论时光辗转多远,那一颗初心会经久不变。夜,已深了。握在手里的茶,依然清香温暖。此刻,我只想在一朵雪花上,写上有关雪,有关你,有关我们的故事,然后剪取一段最美的时光,留给冬天,留给自己,也留给你。有人说,落雪的声音,是天使的声音,能听见的人会幸福一生。今夜,在这洁白的世界里,我以雪的圣洁向你发出邀请,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等你来和我一起临窗听雪…… ——摘自月泊西湄《等你来听雪》[玫瑰][咖啡]诵读练习: 年年落雪,雪落年年,遇见雪,如遇花开。岁月山河银装素裹,阡陌原野粉妆银砌,万物用雪的晶莹统一了冬景的色彩,惊喜着人间遇雪的心情,惊艳着世间飘雪的风景。听雪落下的声音,念一场雪飘的记忆,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冬。 雪,一片一片飘落,飞舞在时光里,萦绕在心绪间,悄落在枯枝中,轻蘸在落叶上。遇见雪,如遇花开,在雪的纯洁晶莹里,清澈心灵;在雪的生动飘舞间,对望流年。雪,干净着岁月的颜色,丰盈着人间的希望。 正如诗人所言:“雪,让冬天有了自己的色彩,有了唯美圣洁的情怀,更有一份冬日里最诗意的等待。” 冬,期待一场雪飘,等待一场雪的浪漫。在岁月的迭新里,与时光明媚相拥,在流年的雅致中,与光阴安然向暖。于冬的素筏上,丹青四季隽永的风景,用不负岁月的深情 ,抒写着遇见雪,如遇花开的欣喜,惊艳着时光,温柔着岁月。20231219“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马嘎尔尼和使团虽然受命于英国国王,但是出使的费用全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他们垄断着英国的对华贸易。如果使团顺利达成目标,东印度公司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不过,公司董事们对此并不乐观。他们反复强调一个原则,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要削弱或损害现有的对华贸易关系。 但是,马嘎尔尼认为,国家利益高于公司的商业利益。他的目标是让英国与其他和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区分开来,他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他相信自己的外交经验,更相信那些新鲜的礼物。这些礼物的选择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能引起乾隆皇帝的好奇心。 正如斯当东所说,他们希望这些礼物以及礼物背后的科学、艺术,可以“给乾隆皇帝留下更为牢固而永久的愉悦”。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断地商议对策,核心在于如何尽可能地绕开那些中方的官员,与乾隆皇帝本人直接交流。 1793年7月底,英国使团抵达天津港。这是双方第一次相会,顺利而且愉快。伴着随团乐队演奏的西洋音乐,他们在甲板上一起用餐。两位清朝官员很快就跟英国人熟悉起来,甚至学会了使用刀叉。他们显得随和、谦逊,而又睿智、机敏。马嘎尔尼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执礼作别时,乔人杰和王文雄提出,希望尽早拿到英王的信函、礼物清单以及使团名册,马嘎尔尼答应尽快提供。这才是双方相谈甚欢背后的严肃正经事。 ——摘自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第八集.觐见》解说词(5)20231221“雲之梦”午间荐读文字: 也就在这时,徵瑞正式但婉转地提出了觐见礼仪的问题。他告知英国使团,乾隆皇帝会在热河举办的生日庆典上接见他们。考虑到英国服饰在行跪拜礼时会有不便,所以建议在见皇帝之前,可以把膝扣、吊袜带之类的去掉。即便如此委婉,马嘎尔尼的反应依然出乎意料的强烈。他表示坚决不会行三跪九叩的中国礼仪,并认定乾隆皇帝更乐意接受鞠躬礼或屈膝礼。他的固执和自以为是,让徵瑞十分恼怒。 这次争执让双方关系迅速紧张了起来,中国官员甚至开始怀疑这支英国使团的来意。乔人杰越来越意识到这份差事的艰难。他能做的,只有尽力搞好跟使团成员的关系,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想法,恭顺朝廷的意旨。但是,他的良苦用心,对于马嘎尔尼来说毫无意 [玫瑰][咖啡]美文赏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作者:竺可桢 每年春节过后,大地就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木次第开花。再过两月,燕子翩然归来,大自然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渐次转入炎热的夏季,植物忙着孕育果实。等秋天到来的时候,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慢慢变黄,经不住阵阵秋风的吹袭,就簌簌地落了下来。这时北雁南飞,其他各种候鸟也相继离去,大地又呈现一片万木落叶、衰草连天的萧飒景象。从此,活跃在田间草际的各种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大地又沉沉睡去,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岁岁如是,周而复始…… 这些自然现象不知陶醉了多少诗人,因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也都成了他们讴歌大自然的素材,成了他们抒发感情的凭借。不过农民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诗人们又不同。几千年来,他们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并据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在农民看来,鸟语花香、秋山红叶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他们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他们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开始唱歌,可是我们的农民却懂得她在唱什么:她在声声地啼叫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0231222“雲之梦”早间荐读文字: 今日冬至。 时光荏苒,岁月如飞。流光容易把人抛,世间万物,终究成为时光的过客。走过生机勃勃的春,迈过热烈奔放的夏,邂逅色彩斑斓的秋,不经意间,冬至又已在季节的渡口,携着款款深情,翩然而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一到,2023年,只剩下最后两个节气,一年就已临近尾声。2024年,已在下一个季节的渡口,翘首以盼。 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远了。在冬日,最期盼的还是雪飘人间,尤其是冬至这天。一家人,围炉听雪,灯火可亲,下一盘热乎乎的饺子,饺香撩人,满满的人间烟火气。室内,温情满满,室外,雪花簌簌飘落,天地大静。宋代词人朱敦儒在《朝中措》说:“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每到“冬至”这天,总会想起这首词,眼前会浮现出一个悠然听雪的身影,天地广阔,那独自听雪的人儿与万物都融为了一体······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荫。”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亦是太阳回返的始点,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让我们借冬至的祝福,许下所有美好的期盼:去看来不及欣赏的风景;去见来及相见的故人;去做一直想做,但还没有做的事。愿:所有的等待,都能如愿以偿;所有的美好,都能山水同行;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所有的深情都能被温柔以待…… ——摘自网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