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游西湖》朗诵/竹林听雨

《诗情画意游西湖》朗诵/竹林听雨

2018-09-16    10'37''

主播: 竹林听雨🎥😼

112 2

介绍:
             诗情画意游西湖                                         申力        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是西湖著名的十景,即使未去过西湖的人,所见十景美称,也会在遐想中构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西湖这样的人间天堂,留下了多少文人学士的足迹,留下了千古的墨迹。        西湖的美,它的特征是:十个美景各不相同,如柳浪闻莺,园内,会芳、瀛春、览远、芳华等殿堂楼阁金碧辉煌,花光、琼芳、彩霞、瑶津、翠光、桂景、艳碧、凉观、寒碧等台轩水榭,飞檐流霞,御匾高悬。         一株柳,一行柳,柳树成行,又成荫,是屡见不鲜的,柳成浪,闻所未闻,洋洋三百亩翠柳,呈现在眼前,如大海是绿莹莹的,众多的柳冠不管刮风不刮风,一簇簇圆润起伏,绿浪滚滚如海浪般壮观,莺的歌唱,静中有动,声色俱美,柳浪之中必有众多鸟类,唯有“两个黄鹂鸣翠柳”,黄绒绒的鸟飞翔在碧澄澄的繁荫秀木中,婉转的歌喉在绿浪的翻腾中飘荡开去。        树、鸟、鱼、兽、花的生命,在柳浪闻莺中活灵活现,在寺庙塔院峰峦桥梁有了动感。         题净慈寺,隐去了寺院的名称,一幅古刹钟声的名画呈现在眼前,山间小径,一个担水的和尚向山上的庙宇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迈动坚实的脚步,暮霭中的晚钟出神入化地把我们引进到佛家的妙庄严域中,一口两万斤铜铸的大钟,南屏晚钟更加沉郁磅礴,回荡在西湖上空。         同是公元九七五年五代越王建造的两座古塔,一个亭宁玉立,挺拨修长;一个鹤巢老枝,野葛纹身;一个似美哉少年,一个如醉翁老纳;英俊者,喜迎朝阳;老僧入定者,夕阳落山才能看见真容;雷峰塔应验了夕照,白娘子才被镇在塔下。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曲栏画槛前平静的万顷寒光,像一面巨大的长镜,将玉帝的宫灯映出倒映,天灯行处无片云,千山蒙蒙豁然明,桂花下,水轩上,赏月的人们抬头望,此刻,碧水浮琼楼,笑语扬天宫,吴刚举盛宴,西子与嫦娥碰金樽,平湖秋月显光辉。        一派玉琢银装的皎洁世界,太阳总是令屋顶的积雪先行融化,游人如织的桥上尤其明显,桥的中间呈现出黑乎乎,两块白皑皑的现象,就可以看到玉虹中断裂的恐怖景想,“断桥荒藓合”在唐朝就出现,荒藓,多么苍凉,残雪,加重了苍凉感,寒气更加袭人,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断桥,暗示了仙人凡夫的命运,唯有断桥残雪。         港湾曲折、花开四时、红鱼嘬浪,这是江南水乡的风俗美,花港观鱼;苍山如海、两峰突起、轻岚薄雾绕双峰插云,令人仰之弥高,雄伟可敬。      “小赢州”似海岛风光,上蓬莱的地方,它却没有三潭印月出名,三个优美玲珑的湖中石塔,“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仙境,往往让人流连往返。        苏堤是一个普通的坝,把苏东坡的尊姓扯上,说明古人对文人的尊重,西湖自有了这条纵亘南北的绿色缎带,才有了渺渺八千亩丰富的秀水,它仿佛是一只报春花,通报西湖之春的来临,激发人们在在游览中用头脑描绘出春风梳柳、桃红似霞、六桥隐露的景色。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浓装,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如“乍晴时节好天光,纨绮风来扑地香。花点胭脂泼黛,西湖今日也浓妆。”;烟水苍茫,细雨迷蒙,“漠漠云阴敛晓光,平波才欲倒垂杨,诸峰尽在微蒙里,今日西湖是淡妆。”;堤柳繁密,花木扶疏,遮住远望,秋深柳疏,便于纵目,“外六桥头杨柳尽,里六桥头树亦稀,真实湖山今始见,老迟行过更依依。”。         带着诗情画意去领略西湖十景,宛如置身仙景中,令人悠然神往,一景、一画、一诗令人叹为三绝。         申力,笔名申维希,先后在《重庆工人作品选》、《重庆文艺》、《星星》诗刊、《重庆诗歌年鉴》、《工人日报》、《诗空间》、《渝水》、《诗缘》、《天山天池诗刊》、《诗文》等报刊上发表作品数百篇,有《红月亮诗画艺术社》、《江南诗画艺术院》、《相约金话筒》、《南极光文学》朗诵诗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