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一位优秀的律师,曾留学日本、美国,一生都在为了司法独立和不畏强权而努力。这样的父亲可谓是见多识广,尤其是把杨绛以及家中的姐妹,都送到当时上海最好的女子学校读书。
她的母亲唐须嫈,是与丈夫同龄的无锡人,也是当时上海最著名的女子学校的毕业生。尽管她颇有才华,但从不愿抛头露面,与杨荫杭结婚后,甘愿在家做一名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10余岁的杨绛就开始了住校生活,后来不管是家境富裕或是落难时,杨绛父母始终都坚持给孩子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
对于这样的名望家族,也许你会以为投入了如此高昂的教育经费,是想让孩子们延续家族的荣耀。
但恰恰相反,杨绛的父亲这个洋派的开明人士,他和妻子对子女的要求反而比普通家庭还低。
更多的时候是鼓励孩子去探索,自己主动去认识和了解世界,并不是由父母亲告诉你该怎样去做。
记得杨绛小时候因为各科比较平均,并不属于各门功课都出类拔萃的孩子,一样会遇到背诵困难或者是学业上的困惑。
爸爸甚至经常会和她开玩笑,有时也会抽背她的古诗词,不管杨绛是否能够清晰背得出来,杨绛的爸爸都是哈哈大笑,并无表扬和批评之分。
对孩子的教育,他更多的是一种赞赏和鼓励,而不是给予压力让孩子不堪重负。
杨绛后来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中曾提到了父母的关系: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妻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我父亲辞职做了律师,他把每一件受理的案子,都会详细地向母亲诉述,比如为什么事,涉及什么人等等。他们俩还会一起分析、一起讨论。
由此可见,杨绛生活在一个父母感情稳定、特别和睦、充满着自由民主气息浓郁的家庭。
这种夫妻相处之道,后来深深影响着杨绛的择偶观,以至于她和钱钟书两个人也有一辈子说不完的话。
我们常说和一个有趣的人一起生活过一生,才应该是这一生追求爱情的意义。
如今太多的父母,把夫妻两人的交流变成了唯一交流孩子的话题,把家庭生活变成了对孩子知识、特长的练习场,忽视了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个对婚姻是具有潜在毁灭性打击的。
努力创造两个人的交流机会,彼此信赖、依靠,至少两个人要有说不完的话,这样的夫妻关系会更为长久和健康。
如果没有对妻子的爱与尊重,估计杨绛的父亲也很难做到尊重子女。
杨绛读书的时候因为各科成绩比较平均,可以学文科也可以学理科,老师也曾建议她学理工科。
她去问父亲,父亲却告诉她,不要去在意外在的评价,你应该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杨绛说:“我喜欢文学。”父亲回答:“那你就学文学吧!”
最难得的其实就是这类父母,他们永远不会以任何爱的名义,去剥夺本该属于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只有不求任何回报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才会如此地放手与成全。
从小就不缺爱的杨绛,以至于小宇宙爆棚,一生都有能力默默用力去爱。
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想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从学会原生家庭的爱的相处开始,从尝试夫妻共同拥有感兴趣的话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