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家乡的日子》冯惠明一诵读:永恒

巜家乡的日子》冯惠明一诵读:永恒

2023-01-26    09'04''

主播: 郝运来

105 0

介绍:
乡土散文:家乡的日子  诵读:永恒 2022-12-31 08:35河北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回到家乡,一下子豁然开朗,城市生活的紧张的气场都散去了,与自然更加亲近,这里的人们似乎久历人生的战场,升华成佛,无欲无求,坐在村头被风吹倒的大柳树上,谈论着今年的灾害,谈论着如何收割被风吹倒的玉米,他们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场面,并不吃惊,深深地无奈,默默接受,我静静地坐在他们中间,这时我只是默默地听着,感受着他们身上的坚韧忍耐简朴,还有就是无欲无求,这些大约是城市生活的解毒剂,城里人太多了,大家聚在一起,充满新奇变化,充满欲求的张力和比较的压力。熊培云先生也说,我感到疲惫时便回到家乡,感到彻底的放松,过几天自然的生活,重回到人群中去。我总认为建好的乡村比城市更加适合生活,只是人们太着急,或别无选择,奔向城市,每次回乡都要做好准备,迎接家乡的改变,时代大潮,裹挟着家乡,仿佛只有我生活过的院子是一座小岛,几乎保持着原有的样子,20年来没怎么变过。 虽然带了许多书,但我从来不读,家乡变是一本绝版的书,走到哪里都有深深的对比、无尽的回忆以及感慨感悟,有时候会一瞬间回到过去,好像又是去外婆家的路上,那里有已经无法接触的更加深的温度和记忆,那是远在天边的另一个陌生的世界,是我心灵的后花园,而且这个花园的门是随机密码,只有偶然才能进入,并且只是短短的一瞬,又回到眼前,于是怅然若有所失,感慨着年轻真好。而时间又无可奈何地过着,甚至有时还庆幸时间的过好像是一种胜利。  正赶上传统节日,几位亲戚也来到家里,很热闹,这也是传统节日的内在含义,我也因此明白,为何农民已经看阳历种地,还保持着传统的农历,因为积累了千年的传统都在其中,一旦废除像中秋节端午节还有春节都将无所附丽,这一定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幸好这不是现实,虽然五四时期许多人主张,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样的主张无可厚非,甚至无可非。许多年没有这样的热闹过了,因为人都散了,即使过年也没有多少人能聚起来,一边沉浸在热闹,一边感悟着这已经很难得的相聚。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忙忙活活,节日的味道自然在其中,真不在于吃什么,只是热闹总是很短,留下一些空虚,只能用安静才能填补,想起许多的事儿,可惜大都是碎片,拾不起来了,只有这时能跟母亲好好聊聊天,母亲身体状态很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也是最安慰的,这也正是我回家乡最重要的原因。 晚上天空一轮皓月,星星只有几点,这是真正的月明星稀,那些星星很神奇,那光已经跋涉了不知多少亿年,但又那么灿烂庄严,让人感到自身渺小,产生敬畏,甚至反躬自省。堂侄也从哈尔滨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堂哥,平时在家里带孙子,可能很快乐,确实也很累,身心疲惫,来屯子也是一种极好的休息,见面说的永远是老故事,可每一次提起有那么新鲜,让人充满怀念。 清晨走出来,到乡间小路上去散步,我也需要透口气,好好想想,太阳偏西,天空布满云朵,排列的很整齐,正因为这些云,更好提示着天似穹庐,锅一样的扣在大地,这只有在广阔的平原上才感受得到,1000多年前的草原牧民,大约也是在这样的多云天气,感受到这些,写出千古绝传诵的诗歌。路两边的树早已不是我儿时的那些,不过一转眼也长得挺大了,其实这一转眼就是几年,但成材还需要一段时间,栽树者已经是七旬老人,恐怕是见不到这树的成材了,但他的子孙还是可以享受这树木之利,这也是所谓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吧。我也曾和父亲讨论在院子里种上树,父亲说没用,长大需要好多年,许多年以后的事儿,谁又能说得清呢。说得我心中也不是滋味,论语有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是真实的,转眼他们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了。  起风了,云在天上飘飞,月在云中穿梭,这便是彩云追月吧!踏月而归,又开始播放“最美的青春”,回到那激情的岁月,充满理想,只要奋斗就永远是青春,并不在于年岁的大小,停下脚步,意味着生命的止息,关键是找一种合适的方式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