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的文学梦

我和女儿的文学梦

2019-10-19    10'33''

主播: 丫🍑

111 0

介绍:
我和女儿的文学梦 为母手记一 时间已近中秋,不由得在微信上再次询问女儿:中秋节你们台里放假不,能回来过节吗?孩子半天才回过来说:还说不好,妈妈,我在赶稿子。知道孩子忙着,我便作罢了。 孩子还是长大了,有了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所以,时常会想起她小时候的样子,回忆并反思自己陪孩子长大的那些时光,岁月过滤之后,似乎只剩下美好了。好在,我用文字做了客观的记录,下边是我写在博客上“为母手记”的一些文字。作为母亲除了养育孩子长大之外,如果说我还给了女儿一些影响的话,那就是培养了孩子对文字的热爱,无论怎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够以此谋生,都应该算一种幸运吧。 这是女儿高一时,她作业本上写下的一些文字: 五月的北方终于鲜亮了。早晚漫步在汤泉河边,看丛丛簇簇的樱桃花,丁香花雍容地开放。心里常常涌动着怜惜和不舍,家乡的春天真的太仓促了,短到我还来不及想好怎么去享受,它就倏然而逝了。 曾经好多次把这潦草的春天比作青春,我知道这类比透着沧桑和无奈。尽管老去是我们每个人必然的归途,可每次的回首相望,目光中漾出的仍是无尽的留恋和想念。一如此刻,我读着女儿的随笔和小诗,恍然觉得这透着青涩的文字就出自多年前十八岁的我,生命的延续和轮回在文字间真实的上演。 秋来 夏天很宽 从花繁到花谢的距离 九月来客把它折起 揣进怀里 清晨,我徜徉于石路小巷 对昨夜风吹落的叶子 平添一份艳羡 这满腹诗情的女子 是秋的作者 于是 我坐在那排古松下 静听她把秋天 慢慢展开 这是女儿随笔里的小诗。老师给的评语是“清新而有意境”,我问自己,那个坐在古松下静听秋天的女孩,真的是我的孩子吗?黄昏的故事 在那个夏日的黄昏 夕阳把我涂染 为一片嫣红 在那条幽静的 林荫路上 我沿着你目光铺成的彩虹 依依别你而去 于是 我粉红色的长裙上 便永久的缀下了 你那含泪的双眸 从此我年轻的心园中 就执着地长起了一棵 相思树 这是我十八岁时写在日记中的小诗。词句间透着稚嫩,模仿席慕容的痕迹清晰可见。我问自己,这就是年轻时的我吗? 关于三毛: 给我爱的三毛 我亲爱的你,亲爱的三毛 我多想和你一样 你若是生活在我这里 固是会和以前一样 辍学  游学 恋爱 结婚 死亡 我想是有太多人像我一样 像你一样 受着这囚牢般的教育 面对着炼狱般的死亡 也只有你只有你 那么坚毅 那么决绝地撑着翅膀 飞向天堂 我亲爱的你  亲爱的三毛 我只是写下你的名字 心就会颤抖 想起你与荷西就会迷茫 我多想和你一样 辍学 游学 恋爱 结婚 最后死亡 读女儿写给三毛的这些文字。翻检自己年轻时那些写给三毛,写给自己或者说是写给青春的文字,我觉得世间真的有些珍贵的东西会不朽,因为它在生长、在传递、在延续,就像女儿在这首小诗后的小记里说到: 我很喜欢《撒哈拉的故事》里三毛的形象--充满文艺的幸福的小女人。妈妈很早就看过三毛的书,我知道妈妈最喜欢的作家是席慕容和三毛。我也就很早了解了这个女人是如何洒脱。在我印象中,她勇敢多谋,她敏感纤细,她善良可爱。她有太多追求者,但最后嫁给了并不是那么浪漫的荷西;她在婚前从未对荷西说过“我爱你”,却在自己生病时怕离开荷西而在黑夜里抱着荷西说爱;她做人们认为是疯狂的事但却乐此不疲,甚至在少有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定居…… 读完《撒哈拉的故事》我重新认识了三毛,她也会像一个软弱的小女子一般因为沙漠恶劣的环境而落泪;她看待所有人都那么友善,她温暖了那么多人;她给沙漠带去的不仅是新奇更多是她竭尽所能的帮助这里的人。不知道三毛和荷西的“绿洲小屋”还在不在,但无论如何他们总会有一片天,因为她就在我们的心里。 女儿文字里对三毛式人生的想像和喜爱,自己何尝没有呢。记得在以前的博文里曾有过这样的文字: 其实流浪是一种心情,因为,我们总会觉得风光在远方,总是希望怀着一份期许去找寻,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喜欢和钦羡三毛式生活状态的原因。三毛的流浪笔记,满足了我们每个人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实现的漂泊梦。  如今再读这些文字,让我意识到,所谓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复制和模仿,真正有价值的教育不但在言传更在于身教。你今天生活的样子可能就蕴藏着孩子未来远行的方向。 本文作者  赤城县张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