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电子游戏的面目,一向是充满矛盾的。
自90年代起,它就被称作融合音乐、美术、文本、编程于一体的“第九“艺术。从街机拳皇、跑酷式的小游戏,到具有复杂叙事和世界观架构的大制作;从过去单纯刺激感官,到如今尝试满足高级情感需求和理性沉思,越来越多游戏作品在打磨中精益求精。
然而另一方面,游戏作为产品被投入市场时,其商业性和娱乐性又使其饱受诟病。没有人玩的游戏是不完整的。在“玩”中消耗的时间成本常让人们担忧游戏背后的隐患。更遑论对于正处成长重要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泛滥的游戏宣传、电竞赛事中编织的职业幻梦、商业游戏中“非肝即氪“等诱导性机制,都可能让他们一不小心滑向成瘾的边缘。此前引发讨论的”精神鸦片说“以及”未成年定时玩网游“的新规,都让网络游戏的争议再次走入大众视野。电子游戏是洪水猛兽吗?游戏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本期,澎湃问吧邀请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任桐、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胡冯彬做客,一起聊聊游戏的过去与未来。
【本期音乐】
开头:FSL Music- Chill Gaming
插曲:Lynne Publishing- Fun In the Yard
【时间轴】
03: 45 玩游戏所蕴含的休闲观
17: 05 “投币继续”中的消费逻辑规训
22: 36 游戏成瘾的根本原因:陷入了人的片面
24: 04 游戏劝退业务: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30: 40 游戏叙事和小说、电影有何不一样
40: 22 游戏是“第九艺术”?
52: 00 职业电竞选手退役后去了哪
56: 11 你以为的电竞梦只是游戏公司的宣发手段
57: 09 为何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适合做电竞
【本期制作】
嘉宾:胡冯彬(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任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主播:鞠鞠
策划:澎湃问吧团队
音频制作:鞠鞠、饺子
视觉设计:阿虎、祝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