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暖意,“泉”因有你!
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
立冬过后,朔风劲吹。纵使枫红犹抱枝头,空气里也显然有了逼仄冷凝的丽意。当此刻,心里想的就是:“嗯,泡温泉的时候到了!”
似乎只有温泉,在冬季才是与时间最为丁卯相对的。温泉是水之温泉,是与时间这条河流最为稳妥的映衬。
温泉池多依山势而筑,呈梯次升高,每层阶垒砌数个泉池。泉池卵石铺地,木梯连接,石栏围护。
有椅凳摆设,有山林掩映。红瓦绿树,游云碧水,置身其中,有沐天浴地般的舒坦。
除去繁复的冬衣,浸入泉池,身边水气升腾,山野云雾萦绕,人浮泉中,泉悬雾端,云水相接,悠然如同梦幻。
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当疲惫的身体遭遇暖暖的热水,温泉里会涌动出一种母爱,浸泡其中会感受到一种来自母亲的力量。
那一刻,温泉水的轻,暂时卸下了现实的重。
若遇上飞雪的夜,置身温暖笃实的香泉之中,缭绕的水汽里,那出浴的少女,肌肤会有一种细腻的滑润,像被雪花滋润过的叶片。
发髻高绾,丰腴水润。只瞧她,任凭雪花粘到鼻尖或者脸上,丝丝的甜过美人面。玉腕轻绕,如同一株复叶丛生的“含羞草”,脸颊绯红。
就着一地星光,那份与生俱来的自在,那份生而为人的惬意,在泉香中氤氲散发,在薄雾中自在舒卷,在热切的水汽中缓缓升腾。
若再添一杯酒,仿佛就可以和时间化干戈为玉帛,神仙亦不外如是了。
天赐温泉,千载相传。
温泉大多栖息于秀山丽水之间,有人说它是凡间的瑶池,地脉的恩赐。提到温泉,多数人会先想到和我国一衣带水之隔、素有“温泉王国”美誉的日本。
在日本,温泉又被称之为“汤”。除了阳光中如诗般灿烂的樱花,明媚艺妓白面红唇下优美的脖颈,富士山上的皑皑白雪,日本最出名的就是其氤氲袅袅的“汤”文化。
而相比日本的汤文化,追根溯源,中国人对温泉的使用更是历史悠久。水在中国古人心中,具有神秘的疗愈功能。
温泉水,更是一种中和了水和火的、至柔至刚的水。温泉在中国不单是一种旅游资源,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李白咏温泉,有“神女殁幽静,汤池流大川”之句。苏东坡观温泉,有“汤泉吐艳镜光开,白水飞虹带雨来”之句。
王之道叹温泉,有“萧然清映水边枝,似向温泉见玉肌” 之句。钱时浴温泉,得“手掬温泉聊一洒,先生元是出尘人”之悟。
西周幽王于骊山将星辰汤建为离宫;始皇咸阳建都,广修殿宇,砌石成池,赐名骊山汤,使骊山成御洗之地;汉武帝于暮春三月,灞水临河祓禊,去病消灾;秦王东征,马失前蹄,入金浆玉液,后安歇休整,洗浴征尘,大胜而归而凝视东方许愿。
唐朝更是将温泉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玄宗与杨贵妃因泉缠绵,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的陕西华清池,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叹赋:“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使杨贵妃不仅成为华清池旅游品牌的形象大使,更成了古代温泉文化的首席代言人。
到了康熙沐日浴月、乾隆行宫听政……这些被文人墨客吟诵过的温泉与帝王演绎出的温泉文化,成为中国温泉文化的主流。
天上瑶池,地上仙。
到了今天,中国传统温泉文化面向的群体早已不再是帝王、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而是所有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生活所犒赏。
我们的生活普遍富裕了,才可能有温泉文化的存在。就像喝茶会引发茶文化一样。喝茶不仅仅是解渴,品茶能带动出很多情致和思考。去泡温泉的人,也极少是为了洗澡,而是让奔波的自己停顿下来。
喜欢泡温泉的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泡过温泉后说:“5分钟后你会忘记自己,20分钟后你会忘记世界”。
这缘于自然的养生汤啊,足以舒筋活络,抚慰心境,放松心情。它平复着都市生活带出的烦燥情绪,让生命回归于最本源最纯真的清澈平静。
当我们把自己置入温泉水中,手机不理了,电脑不管了,再大的官,再老的人,赤条条沉浸于水中,似乎都成了孩子。
所有来自外界的疲倦卸掉,如同重返母体的婴儿,在温暖如春的泉水中恢复体能,无牵挂地享受着温泉的呵护,积蓄出崭新的力量。
❄️
冬日里的温泉,
是冰火两重天的快乐,
是辛劳与甜美的交揉。
这一刻,
日映山峦, 云蒸霞蔚。
雾气缭绕, 暗香浮动。
山致静,欣然于身;
水致净,润泽于心;
心致境,通达于灵。
一冬暖意,“泉”因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