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是翡翠行业中起搭桥牵线的人~
有些货主有好货,但找不到买主,有些买主抱着一大堆钱,却找不到对庄的货,这时候,就需要熟悉货源和客源的经纪来撮合了,经纪按行规成交后,一般是货主提成百分之五给经纪人做佣金。
翡翠的开采、销售活动自明末清初开始到现在,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年到缅甸走厂的云南滇西一带的边民,多是靠着铁锹、干斤(铁链的别名)和锄头之类的简单工具开采翡翠,而现在是机械化的铲斗和挖机;
以前三五个人干一年的,现在一台挖掘机一天就搞定;
以前加工、销售的地方很遥远、很单一,现在云南、广东、福建、河南到处都有翡翠的加工点和销售点。
清初到民国年间,在云南腾冲和缅句帕敢一带有专门的玉石销售市场。
由于交通极不方便,购货者几经周折,路上还要躲过兵、匪的骚扰,好不容易才能到销售玉石的市场。
而由于翡翠的交易中有许多至今还沿用的神秘交易方式,更给这项活动蒙上了一层秘而不宣的面纱。
翡翠毛料和成品交易不同。早些年在缅甸的八莫,交易时节是在秋未冬初,每年一次。
后来交易市场移到孟拱后,又改为每年春天交易。
每当交易市场开市之时,四面八方的客商或者步行,或者骑马,早早赶到励拱安营扎寨,开市之时要大肆举行祭祀和庆典。
早年的市场极不规范(今天的仰光每年的公盘,管理十分地严格),
各种真、假、好、坏的毛料成堆放在一个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全凭买客的一双慧眼,各个摊位、每堆石头分别查看,确定好坏和是否对庄(即符合自己需要,自己喜欢的),这时卖家就会把自己的石头说成个个是好种美色的,并且将带绿色擦口的地方抹上点水让你看。
时至今日,广东四会的玉石夜市,那些卖玉石半成品的卖家,也还不时向自己的货上喷水,真有些像菜市卖小菜一样。
抹过水的地方,绿色看起来更水灵,一些细小的裂纹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于是卖家就狮子大开口,值一万的敢叫一百万,以试一试买家的实力和鉴别能力。
而有本事的买家则尽量找出玉石的不足之处,“一条裂减三成,三条裂要不成”,终于有看上对庄的,几番厮杀,讨价还价,
卖方也知道自己货色,不卖留着又没有今年的开销,于是双方就握手谈定,交钱取货。
这是老客直接交易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