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友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翡翠的底子不好”,“翡翠的底子非常干净”等等。
对于底这个概念,大部分翠友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好的翡翠底子都不错,品质差的翡翠底子都好不到哪里去。
但是说到具体什么是翡翠底?就有些说不出了!
今天我们就和翠友们说一下翡翠的底到底是什么?
其实,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概念的话,翡翠的底就是指一件翡翠成品除了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调之外的其余部分的总和。
其余部分主要指的是种、种的变化、水头、各类次要的颜色、各类瑕疵缺陷等等。
其中,种的变化是指在同一件翡翠上,无论挂件或手镯,都可能出现某部分种好,而另一部分种会变差的现象,当然,水也会跟随变化。
一件翡翠,我们可以说无种,但不可以说无底。所以,底不是种,种也不是底,但底包含种,是另一个比种更宽泛的概念。
就像前面说的,当种很差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翡翠无种;但底就是存在的避不开,不可以说“无底”。
底要是都没有了,色就没有了依附的空间。
在一件翡翠里面,除了色,底可以说是评价翡翠好坏的一个综合指数。
在买卖翡翠的过程中,当翠友对一件翡翠成品的绿色或者其它主色评价后,常对其它因素进行综合观察,做出一个总的评价,用以评估翡翠的品质、档次及价位。
对应的描述语是:好,一般,或差;干净,或脏(不干净);清爽,或灰、发灰(不清爽)等。
如果翡翠的种好水好,种水不变差,无瑕疵无脏杂,就说底好、底干净、底清爽;
如果种水一般,有少量瑕疵不影响美观,就说底一般;
如果种水差、灰暗,有瑕疵脏杂,很影响美观,就说底差、底不干净、底不清爽、底脏、底灰、底发灰。
种水好底未必好,底好则种水必定好
由于底的评价里包括种,若种水好但其他不好,如有脏杂等,则底仍不好,即种水好底不一定好;
反之,所有条件好,底才会好,所以底好则种水必定好。甚至很多翠友将底代替种来称呼,如玻璃底、冰底、糯底、豆底等,但这其实是一种含混的称呼法,并不精准。
底的含义
翡翠的底又叫底子、底张,也叫地、地张或地障。
其实,底或地这个概念,并不是翡翠独有的,它在我国的玉石文化中早已存在了。
包括翡翠在内的所有玉石,我们都要考虑其底子的干净程度。
而在传统玉雕中,古人早就将阴刻凹纹和铲出大片低凹部分的工艺,叫做“剔地”。这与翡翠的底的概念和所指并没有什么两样。
而且,底或地这个概念也不仅仅是玉器行业使用。
例如瓷器,其上绘制的各式图案必须衬有底色,这些底色便被称为“地色”:白地、蓝地、红地、黄地,都是瓷器行业的行话。
著名的青花瓷,便是青色绘于白地之上。可见,艺术形象雕绘于各种“底地”之上,正像万物生长在大地上,“地”由此来,这便是“底地”概念形成的根源。
综合来说,翡翠的底并不是一个单一个概念,而是对于翡翠整体完美度的一个综合评价。
一款优质的翡翠底子一定要是好的,不然,翡翠再有色,底子不好,翡翠的整体价值也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