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所说的,没必要让孩子们工作。是因为孩子们对自己做的事儿没有兴趣,不感兴趣。他们不喜欢工作。
兴趣是什么,说白了,兴趣就是让孩子觉得做这件事儿像在玩儿一样,自己很喜欢去做这件事儿。但除开兴趣外,还有一个东西会让孩子主动去帮助家长做事儿,主动去自己做家务。当然不是打,或者指责。而是情感。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的房间充满感觉,情感的话,那么不需要大人做任何多余的事儿,他都会自己去打扫房间,装饰屋子。一个孩子如果对他的父母有感觉,有情感的话,那么他们便会帮助父母做事儿,比如说爸爸手里有很多东西,不管是什么,他都想去分担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要指着孩子说,我要求你要对我有情感。
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小孩子原先对父母很有情感,甚至是离开爸爸妈妈会睡不着,其实这不是情感,而是孩子身上的一种共生关系,和父母共生。
但从共生中是极容易衍生出情感的,为何没有。那是因为孩子慢慢感觉到,你们不关心他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只要你感觉他是错的,那么他就错了,要受到处罚,不管是打还是指责。
但是孩子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甚至还会以为自己是被冤枉的,而事实也是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冤枉的,许多大人觉得这没什么,他还小,其实大了去了。冤假错案难道还不足以让人印象深刻?
在如今,飞快发展的时代,孩子的许多玩具靠买,许多东西靠电子。孩子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正在慢慢地失去感知的能力,所以这才有许多家长做了许多为孩子好的事情,而孩子并不理解。因为孩子感知不到。孩子感知差,又怎么会感知到情感,对家长拥有情感,拥有好心情呢?又怎么会主动去帮家长的忙。
你说,我家孩子乖的很,我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叫他不做什么他就不做什么!醒醒吧!家长!孩子这个一是知道离开了你们,他便不能生活,这一点原因里面就没有情感因素了。二是孩子已经变得自己没有想法了,麻木了,因为没有感知能力,所以想法也就没有多少了!
毕竟兴趣也是情感的一种,为什么有兴趣,因为我喜欢。或者说这很好玩。
怎么重新激发孩子的感觉,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唤醒孩子的情感,解决孩子在应试教育下滋生的种种不好的习惯?
【嘚儿读写堂情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