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悲切苦,……》作者:石岩磊   诵读:亮明星

《等闲识得悲切苦,……》作者:石岩磊 诵读:亮明星

2018-04-10    04'53''

主播: 亮明星

34 1

介绍:
《等闲识得悲切苦,奋发当惊世界殊》 文/石岩磊 诵读:亮明星 毛主席不仅运筹帷幄“能武”而且泼墨挥毫“能文”,他写的诗词气势磅礴雄浑大气,如《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将千难万险视若平常事,这是何等的豪迈与旷达,也令人对“等闲”一词刮目相看,而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还可领略到它的不同风姿。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朱熹的一首《春日》,不仅描绘了孔子家乡的春天盛景,而且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于乱世里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其中的“等闲”是轻易的意思,在轻松间透着作者的雄心壮志和孜孜以求的坚韧。 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大家耳熟能详,他发出的感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家喻户晓,岳飞谆谆教导年轻人: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情真意切间把“等闲”诠释为空耗时日。 没想到,将“等闲”运用到出神入化地步的都非等闲之辈,或是革命领袖,或是古代大儒,或是无敌战神。一个小小的词汇在不同的“巨星”手中变幻着各异的身姿,但共同之处是它都散发出超然的魔力,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气定神闲,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从容不迫,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泰然自若。 不知是伟人们成就了“等闲”的神奇,还是“等闲”的气韵造就了他们的不世之功,也许是他们胸怀“莫等闲”的雄心壮志,在“等闲识得东风面”的豪放中,铸就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恢宏吧。好像“等闲”真的幻化成了春日中蹁跹的彩蝶,山峦间穿峰雾松的行云,田野里百转千回的流水。可谓是:等闲识得悲切苦,奋发当惊世界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