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6.桃夭+7.兔罝

《诗经》6.桃夭+7.兔罝

2022-03-10    02'05''

主播: 大海🌸😊

294 0

介绍:
诗经6.桃夭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桃夭 桃之夭夭⑵,灼灼其华⑶。之子于归⑷,宜其室家⑸。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⑹。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⑺。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⑻。 词句注释 ⑴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⑵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⑶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华:同“花”,指盛开的花。 ⑷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虚词,用在动词前。一说往。 ⑸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⑹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⑺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⑻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以协韵。 白话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桃花怒放千万朵,硕果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嫁过门,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桃叶纷呈真茂盛。这位姑娘嫁过门,齐心携手家和睦。 后世影响 《周南·桃夭》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当代《诗经》研究者陈子展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女作家王安忆有一部小说,名字便叫做《桃之夭夭》。此诗开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不仅是“兴”句,而且含有“比”的意思,这个比喻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无不受到《周南·桃夭》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拙而已。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艳如桃李”等词句,也是受到了这首《周南·桃夭》的启发,而“人面桃花”更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经典意境。   清姚际恒评论此诗说:“桃花se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自古,漂亮的女子总是受到超常的宠爱,文学更是不吝字墨,推波助澜。无论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开。”,读起来,总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意浓神近,耐人玩味。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怎么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发为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头几篇(除掉第四篇),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岂不令人深思?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篇”,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篇”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论这个问题呢?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这很容易理解。 吟诵《桃夭》,不喝也醉了。 默默的读几遍,然后展开想象的画卷,你会看到千年前,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千年的风从那片“灼灼”的桃林中穿过,摇曳着艳丽的桃花,婀娜着多姿的桃枝,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随风破卷,扑面而来。但你分不清这是什么香,因为你仔细去看,在桃花丛中,隐约着一个款款移动的女子,少女的清香与花香混揉在一起,这是快乐的味道。 画中的女子两颊绯红,可以听到女子的心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今天我要嫁给你啦......” 之子与归,是说这个美丽的新娘就要出嫁了。归,妇人谓嫁曰归。在夸了即将出嫁的新娘的美貌之后,诗意开始延伸,人们随之将目光投向婚后的生活,那是怎样的呢?诗里唱到“宜其室家”、“ 宜其家室”、“ 宜其家人”。 宜,和顺美满的意思,室谓夫妻所居,家为一门之内。如果说对新娘容比桃花是毫不掩饰的赞美的话,这里就是含蓄的将女子的“善”,掩藏在宜家宜室宜人中了。试想,新人过门后,若能让一大家子都和睦幸福,仅有美丽的脸蛋是不够的,必得有颗善良的心,才能让公婆姑嫂叔伯接受,才能被夫家的人所接纳,日子才能和顺美满,其乐融融。 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诗三百”开篇,写尽了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期盼,也是统治者的希望,所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说白了,就是建立在“宜家”、“ 宜室”、“ 宜人”上的“宜国”。 诗经7·兔罝 《兔罝》是《诗经·周南》第七篇,此诗写得很自豪。 在古代,中原之内分诸多小国家,而国与国之间战事不断。有战事,便会有武夫。 肃肃兔罝,赳赳武夫,这是诗经中一首赞美武夫气势威武、忠勇的诗。 7.《兔罝》 肃肃[sù]兔罝[jū],椓[zhuó]之丁丁[zhēng]。赳赳武夫,公侯干[gān]城。 肃肃[sù]兔罝[jū],施[shī]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hǎo qiú]。 肃肃[sù]兔罝[jū],施[shī]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兔罝,捕野兔的网。另有解“兔”为虎。武夫,卫国战士。公侯,国君。 肃肃,形容兔网整饬严密的样子。赳赳,形容武士气势昂扬很勇武的样子。 椓,敲击,击打木橛。施,设置。 丁丁,伐木声。这里指击打木橛的声音,目的是将兔网钉牢在地上。 中逵,多岔路口。逵,有很多岔道的路,意指兔子频繁经?过的道路。中逵,即逵中。 中林,林中,密林深处。 干城,有屏障之意。用来保家卫国,防御外敌。干,即盾。打仗时用来护身。也指垣。城,防御工事。 好仇,密友,好助手。仇,伴侣,朋友。腹心,心腹,最亲近的人。 译文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捕兽的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全诗从兔罝开始。 所以,且看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整饬严密的捕兔网,钉在地上铮铮响。布置在兔子惯常经过的道路上,布置在深林中兔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如此以来还怕捕捉不到兔子吗? 同样的道理。那雄纠纠气昂昂的武夫,整日里艰苦操练,个个精干,随时一副整装待发、迫不及待保家卫国的样子;如此的力量和气势,还会有保不了的国家、打不败的敌人吗? 更重要的,是这些看起来粗鲁威猛的武将,其用武之处却不仅如此;除了上阵御敌、御侮堪称国君的好干将外,他们还是国君的好伙伴,在征战方面参谋献计,堪称国君的好伴侣;他们对国君忠心耿耿,与国君同心同德,更是国君的好僚属。 有这样的武夫,是一个国君的福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幸运啊! 捕捉兔子,要有严密的兔网,且须把兔网钉牢,方能奏效;保卫国家,要有威武有力的干将,且操练有素,随时听候发落、整装待发,才能长一国志气、护一国安危。 而,此诗中的干将们即是如此。“干城”“好仇”“腹心”层层递进,全然彰显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