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唐诗三百首第28周
(2024.04.21---28)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
少小幽燕yān客。
赌胜马蹄下,
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
须如猬毛磔zhé。
黄云陇底白云飞,
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
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
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
事长征:从军远征。
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较量胜负。
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
“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
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
“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
磔(zhé):纷张。
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
陇:泛指山地。
小妇:少妇。
解歌舞:擅长歌舞。
解:懂得、通晓。
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
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
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