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了10年的时间,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战国割据、诸侯争霸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他把这个国家定名为“秦”,自称始皇帝,国都定于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正式启用帝号之后,并没有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他勤于朝政,终日都在寻找江山永固之法。
在一次朝会上,丞相王绾等人建议在较远的土地上封王,唯有李斯表示反对。他说:“当初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也分封了不少诸侯。可是后来他们竟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依我之见,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为了消灭复辟势力,他决定下令废除奴隶社会传统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这些官吏只对皇帝负责。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秦始皇还确定了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这些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同地方官吏一样不能世袭(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郡县制的确立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后来,这一套政治体制被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这是秦始皇的一大历史功绩。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前,诸侯国间是没有统一制度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等。
当时,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地区,威胁着秦王朝的安全。匈奴本来是我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去抵抗匈奴的侵略,并且把河套一带地区都收了回来,在那里设置了44个县。
虽然匈奴被打退了,但极有可能会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为了防御匈奴的再次侵犯,秦始皇征用了几十万名全国各地的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就这样,从西面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到东面的辽东(今辽宁辽阳西北),连成了一条万里长城。
后来,秦始皇又发动了对南北两线的战争,派出大军50万,平定南方越人的叛乱,增设了三个郡,将秦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南海之滨。之后,他又派遣蒙恬打败匈奴,收复失地,添了一个郡。这样,全国总共有40个郡。为了充实边地,秦始皇下令迁民数万至河套地区,屯田戍守,这对开发北部边疆起到了推动作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凡是《诗》《书》及百家言论一类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无论是谁,要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定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就满门抄斩。一时间,全国各地燃起了烧书的大火。
第二年,秦始皇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说过他的坏话,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下令把这些儒生全部抓起来活埋了。被处死的人大多较有声名,其余没被处死的儒生都被流放到了边远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秦始皇本来企图用暴力手段压制人民,禁锢(束缚,限制)人民的思想,甚至不惜毁灭文化,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自己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