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61新型不孝|原生家庭里的“我很好,而你不是”

Vol.161新型不孝|原生家庭里的“我很好,而你不是”

2023-06-29    73'20''

主播: 葵花宝典goodtoknow

5890 38

介绍:
主播:小诗 | 娃娃 葵花宝典goodtoknow 各位闺蜜: 最近有几个热词频繁上热搜,我们也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新型不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希望孩子能飞黄腾达,让他们扬眉吐气,孩子却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新型不孝,就是父母以为孩子在大城市贪图享乐,不找对象、不结婚,让父母恨铁不成钢。 比如“新型孝子”8大标准”包括:1.不用打生长激素,2.不用配眼镜,3.不用矫正牙齿,4.没有鼻炎,5学习不费妈,6.不过敏、什么都可以吃,7.不玩手机,8.不过度肥胖。 从这些词语的定义上看,仿佛是时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实,如果我们做一个对比,就会看到不论是不孝还是孝子,这两个概念都是现在既当儿子又当老子的人,对自己的总结。 换句话说,依旧还都是站在自己的视角里,去定义别人的角色——你应该这样当儿子,你不应该那样当父母。 再说的直白一些,都是自己为了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的一块强拉的遮羞布。 其实如果我们看更长的时间线的发展,也会看到我们父母那一代,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也会觉得30年代的爷爷奶奶辈的人太古板,觉得90年代的孩子不孝顺。他们的“新型不孝”可能是没有当工人而是去经商,他们的“新型孝子”可能是考上好大学从不请家长。 我们一代一代毫无意外的带着时代走在本该前进的方向里,定义着一个又一个“新型”的同义词。 但从这些规则本身上看,新型不孝可能更多的是说,我们的父母跟我们之间缺乏沟通,也缺少对社会现实的新的理解。他们在自己已经固有的视角里,希望我们走一条他们走过的,仿佛最顺的老路。而我们之所以觉得这也叫做一种“不孝”,是我们早在生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而新型孝子,其实也是这一代人对自己的一些遗憾,自己觉得重要的那些事情,然后要求自己的孩子去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期待。比如戴眼镜可能在爷爷奶奶那一代还是斯文人的象征,却在80、90后父母小时候成为一种“看那么多电视眼睛都坏了”的证据。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于自己小时候的“不可得”。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力量,是代际之间奇妙的规则。我们总是反驳自己的父母,却又摆脱不了从他们身上继承下来的身份认同。我们想要逃离家庭对生活的种种规训,却也常常在某些时刻脱口而出“我妈说……”。 《生而非此-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一书中有说,这种影响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给后代的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一种“我很好,而你不是”的莫名关系影响下的产物。我们想要逃离的可能不是那个戴眼镜的自己,而是因为看电视的时候莫名对你发脾气的妈妈,所以直到长大了自己成为了母亲,依旧觉得眼镜是会带来坏结果的事物。 这一期节目,两位主播又好好看书了。她们根据最近的几个热点关键词,聊了聊我们在家庭关系里那种“一回家什么都没做,说了两句话就感觉委屈”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娃娃跟自己的爸爸又有什么无法解释的龃龉?小诗怎么理解了妈妈?老王和老吴为何可以成为开导自己的人? 答案都在这一期节目里~ 【我很好,你也是!】 加ingfree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