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甜茶馆
by: 走走走走走
说起拉萨,每个人都有一堆老故事,登山人讲珠穆朗玛、朝圣人拜布达拉宫、女文青整日泡在岗拉梅朵、苦情人则盼着在玛吉阿米有新的艳遇……可这些于我都不具有吸引力,因为我的拉萨生活里,有一种叫甜茶的东西。
走在拉萨城,街道两边铺天盖地都是甜茶馆的招牌。一条百米长街,甜茶馆不会少于3家,它们通常屋子不大,桌椅简陋,采光欠佳,一股子混合了奶气、肉膻、臭酸菜的怪味儿从乌泱泱的人堆里往外浸,门口尽是些吃茶人随手乱扔的纸巾,地上总被不时打翻的茶水搞得黏糊而湿漉漉的,凳子上的羊毛毡子和卡垫油渍斑斑,像是永远都不会被搓洗,积攒了几万世的人间烟火尘劳。
听当地人说,这甜茶原是贵族专享的上流饮品,旧年西藏交通不便,原料运输是大问题,只有富贵人家才消费得起,女人更是没资格进甜茶馆的。如今的甜茶馆虽已十分草根,细品起来,却仍旧能看到当年的矜贵。甜茶本不是西藏原产,是从印度或尼泊尔、又或是英国殖民者那儿传来的,虽没确切考证,但舶来的印记仍在。譬如制作甜茶得先用红茶熬汁,然后加入牛奶和白糖,听起来和英国红茶有些相似,但味道纯粹许多。又如多数甜茶不论杯或碗卖,而论磅来卖,喝茶时也是一壶一壶地饮。
和那些八廓街上的“藏漂”开的咖啡馆、酒吧、书吧、西餐吧太不同了,这些甜茶馆是长在拉萨的肉里的。有游客慕名而来,但多只站在门口撩开帘子看一眼,屁股颤巍巍地挨着污渍满满的毡子,喝不了两口就直摇头,悻悻离去,坚持留下来的,更多是为了体验一下拉萨的市井生活。这确是来对地方了。来茶馆的多是当地人,他们每天来这里吃茶比上班还准点,终年无休,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天,喝甜茶既不烂嘴巴又可以暖身子。常有转经途上的老人在此歇脚,一手握着转经桶,一手捻着佛珠,诵经抿茶两不误。行乞的人也不少,每隔几分钟便会出现一拨,他们把1毛1毛揉搓过的纸币仔细地摊平规整,并不惹人厌,好多进藏的人都感叹说全中国的1毛纸币都跑西藏来了。擦鞋匠也是茶馆的常客,一磅茶的功夫你的鞋子就被擦得蹭亮,当然,小工不小心把黑鞋油擦到白袜子上也是常有的事,那倒是难得的纪念。流浪猫通常是不速之客,客人多的时候它们仍不知趣地瘫卧在毡子上,假寐晒着太阳,而懒得挪一寸。
有一年年底,拉萨当地一位活佛圆寂,三天三夜的朝拜,排队的人彻夜不散,人群足足跨了三条街,这可让街边甜茶馆的生意大火特火,好几家茶馆愣是卖得没了茶壶。维持秩序的民警,前来朝拜的信徒,还有凑热闹的围观群众,认识的不认识的,买来茶就地而坐,热火朝天。
我认识一个在当地跑长途的司机师傅,他的车上总是装着成箱成箱的优乐美。他说常年开车在外,不能坐下来喝壶甜茶,有回无意发现这优乐美与甜茶味道十分相近,虽是干涩瘪淡了许多,但馋甜茶时冲一个,也算解瘾。为此我还专门google了一下优乐美的原料,是用锡兰红茶粉和牛奶制成的,倒真与拉萨甜茶有些相似。如今在拉萨,也有一些公司开发了速溶甜茶,但除非离开这地方,速溶的滋味是入不了口的,最缺少的就是茶水顺着舌尖滑过的那一丝缠绵感。我在拉萨呆了一年多,到后来也戒不掉甜茶了。仓央嘉措有诗写着,“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甜茶的故事怎么说都显得平淡,如同拉萨街头转经的人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只是这故事里充满了生活,几世人的烟火尘劳就在这甜茶里泡出了滋味,散淡却透悟,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