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道德经》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就进入了《德经》部分。老子说,“德分上德和下德”。当人们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失德之时,就已经沦为了下德之人。老子还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为什么老子却认为“礼”是“乱之首”?这些颠覆现代思想的智慧名言当中,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为之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释】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