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历史的君王,常以“孤”“寡人”“不谷”自称,但是“孤、寡、不谷”,却是一些最为低贱的称谓。那么,身份高贵的君王,为何要以贱名自称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玄机?《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说:“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这个“一”在《道德经》中,又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释】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 ”。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导读】
《道德经》第四十章很简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在前面已经说过,“道”是不可见不可说的,无所谓动不或不动,这里为什么却说“反者道之动”?这个“反”代表着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