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道德经》第41章:老子为什么把闻道之人分为“上中下”三士?

品读《道德经》第41章:老子为什么把闻道之人分为“上中下”三士?

2021-12-11    56'07''

主播: 🥭芒果RADIO🥭

412 1

介绍:
【导读】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说:上士、中士、下士在”闻道“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这个”士“指的是什么人?他们对“道”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但是“道生万物”究竟该如何解释?我们又能从中悟到怎样的人生哲学呢?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释】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践;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没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