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谏诤章第十五2021-12-22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2021-12-22

2021-12-22    99'27''

主播: 🥭芒果RADIO🥭

1251 2

介绍:
【导读】 孔子一直在讲各种孝道,讲到为人子要孝顺父母。可是当父母有了过失时,做儿子的应该怎么办呢?曾子不大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向孔子请教,是不是百依百顺的儿子才叫孝子。 孔子立刻反驳曾子的言论,向曾子阐明,对于父亲的命令,也不能随便盲从,一定要斟酌考量,看是否可行。所谓谏诤,是对尊者、长者或友人进行规劝。父亲有过错时,做儿子的要谏诤。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就从上古时候的君王开始说,上古时候,天子之下有七位敢于直言谏诤的部属。所以天子偶尔行差踏错,贤臣及时谏诤,他也不会失掉天下。诸侯配有五位谏诤的部属,帮助他改正错误,他也不会失掉封邑。大夫如果 有三个敢于谏诤的部属,早晚箴规,陈说可否,他也不会失掉自己的家。像士人,没有部属,但如果有几位谏诤的朋友,对他忠告善导,规过劝善,那他的行为,自能免于错误,而赢得美好的名誉了。 而其他百姓,如果有儿女规劝,他们也会避免不义之举。这样说来,为人子、为人臣者,遇见尊长和君主做不应当做的事情,应当立刻谏诤,不让他们陷于不义之中。这才是符合孝道的举动。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解释】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请教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大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于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诤。所以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诤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么称得上是孝顺呢?” 【故事】孝女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