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永远是南蔡口》文/苏树新

《老家永远是南蔡口》文/苏树新

2019-01-06    16'21''

主播: 善行🎦(张志高)

176 3

介绍:
老家永远是南蔡口   文/苏树新  学诵/善行 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生活工作在县城的乡下人,我对乡下还是非常有感情的,尤其对我的老家南蔡口村,那个生我、养我,给我温暖和爱,让我魂牵梦绕,又让我愁肠百结的村庄。我在南蔡口村生活了十多年,在离开的这二十几年中,我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它。因为在村子东面的田野里,埋葬着我至亲的父母。我们弟兄三个自父母去世后,为谋生也是天南海北,各奔东西,可以说对那村庄是了无牵挂了,但是那里淳朴的、有恩于我家的乡民,还有我家那块祖上留下的宅基地,这都让我与老家南蔡口剪不断,理还乱。让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   这个高阳县城北不远的村子,位于高安公路以东,有三千人左右。村子不大,但极灵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县志记载 明朝(1404~1412)王,常二姓由山西,刘,高二姓由本县刘庄(今无)迁来建村,始称蔡家口村。后来,村北又有一村庄建立,因位于蔡家口以北,称北蔡家口,蔡家口亦改南蔡口。 老家过去是乡下,现在还是,但将来我不能判定。因为地缘的关系,在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中,高阳三环从村边经过,它马上要成为新一轮的“城不城、村不村”的城乡结合部,正朝着城市的模本“裸奔”了。 我曾多次以一个亲人的情感进入村庄,用脚步和目光丈量村庄的土地、树木、河流,寻找往日的伙伴、长辈与已经逝去的亲人,试图通过他们的故事,能够对当下乡村生态、人口、村治、信仰、等进行全面观察。然而,当情感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才发现,它所面临的问题,它的复杂性以及它所蕴含的希望、困惑、犹疑等等,很难厘清。即便自己再怎么冷静,也无法还原到过去那种激动的心态,因为我所熟悉的那一切,已经消失,了解到的、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陌生。 河流,是一个村庄的生态命脉,是百姓未来的保障。 站在村口的桥头,看着不远处鳞次栉(志)比的工业区,听着不远处的机械轰鸣,我就知道,父辈们那种“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没有了。 这里曾是村里最肥沃的良田,堤坝外的庄稼经历着着碧绿,金黄,然后沉甸甸的,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口粮都在这里。我曾经在这里,打过猪草、捉鱼、抓泥鳅,也看到了天空上最美的月亮。低矮的堤坝里是长年奔流不息的小河水,最后注入白洋淀,滋润了大片的土地,我们小学时写作文,习惯称它为“母亲河”。 河水清澈见底,粼粼的河水从水草间流过,泛起朵朵细碎的浪花,岸边长满了青青的草,遮荫的垂柳。无数个夏日,在这一片弯弯的田地里,我的父辈们幸福地忙碌着。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柔和的月光下,我和伙伴们或河中嬉水,或松软的草地上听取蛙声一片。 追寻童年的记忆,河水是温顺、平缓、丰饶和快乐的。河面不宽,有百十来米,水有齐腰深,浅处没过脚脖子,清明澄澈,奔流不息。蹲在河边,可以清楚看到鱼儿自在地游弋。河的两边,有成排的柳树,那柳条儿嫩嫩的,在脸上拂过的美妙感觉,不亚于丝绸抚摸过脸庞。 春天里,岸边那些说出名字的、说不出名字野花竞相开放,都开得那么美丽,那么明媚,让人看了不忍去触摸她,只想远远地欣赏。蜜蜂、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在流水琴弦下翩翩起舞。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使你忍不住想放开嗓子大吼几声,可又怕惊吓了蜜蜂、惊走鱼儿。 前几年清明上坟,忽见村边那温顺的河水、宽阔的河道不见了,原本在河里悠然游弋的鱼虾更是不见踪迹。据村里人介绍,除气候变化,气温升高之外,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工厂排污水,村民乱倒垃圾,对生态植被的破坏不无关系。 在我十几岁的记忆里,村子,曾是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养,幼有所乐,虽说物质生活苦了点,但因为刚刚实行责任制,大家都满怀希望,认为好日子就在眼前。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做起事来也劲头十足,认为前途光明,幸福感很强烈。而现今在村子里所感受到的,似乎并没有这种充满希望的朝气,倒是处处显出暮气沉沉。 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许多有本领的人开始到石家庄、北京、天津、新疆大市场卖毛巾,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还有的人通过高考途径,成国家工作人员,彻底脱离了村子,更多的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 村庄渐渐少了生气。 老幼相守的村子,老一辈,即使无可奈何,也是习惯了自己的故土;幼的一辈,往往是暂时寄托在这里罢了,待到中学毕业,也就开始“东南飞”了。 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播种收割,没有几个劳力是难以完成的,请人帮助犁地,一天要120到150元的人工费,还不大容易请到合适的人,于是逐步都改为种玉米,而且过去都是犁地、锄草,现在都不用了,都改打农药除草剂了。 田地虽不少,但对村里人已经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早早地就吩咐家里的老人帮助种上了玉米。他们的上一辈,把田地视为珍宝,甚至不惜与邻人大动干戈。到他们这一辈,只把田地当鸡肋,他们的下一辈,更是没把眼睛往这里瞅了。 怀恋那乡村,怀恋那在清水边嬉戏的场景,怀恋知了叫声,怀恋晚间一缕缕黑烟从烟囱飘起的场面,怀恋大雁南飞,怀恋清晨鸟儿的叫声,怀恋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童年。 如今再也看不到早晨一家人在田间劳动场景,看不到土狗在野地撒欢,看不到小河里自由的鱼儿,看不到迷人的夕阳带着晚霞,看不到萤火虫了。能看到的只是远处县城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时代在发展,如今老家也有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村民门前的道路拓宽了不少,昔日泥泞的土路被水泥硬化。路两边还种上了美丽的花草做点缀,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拔地而起的别墅式洋房和街道上行驶的各种车辆成为别样的街景。 街道上也专门摆放了垃圾桶,有专人负责清理卫生。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的纺织加工厂越来越多,百业兴旺给本村和附近村民带来许多就业机会。 当不知不觉中城市开始“包围”农村时,这足以说明农村经济已经步入飞速发展的轨道。 雄安新区的逐步崛起更让与其相距不远的老家南蔡口平添了无限机遇,最显著的改善莫过于环境,蓝天白云,心旷神怡;碧水悠悠,赏心悦目。 梦里的场景清晰如昨,梦里的人和事亦如当年,还有祖上留下的一点基业,又让我醒来后徒留一丝怅惘。原来童年生活,早已像烙印一样,留在了我们记忆的最深处,刻在了我们生命的最底层。 世事总是无常,当年的我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我会离开,如同现在的我再也回不到逝去的岁月。   我的根在南蔡口,蓦然回首,留下的,长长的梦里,总是永远存在的牵念。而这牵念里,依旧是记忆中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