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飞扬“打夯歌“

耳边飞扬“打夯歌“

2018-08-12    08'41''

主播: 神贵

196 2

介绍:
耳边飞扬“打夯歌” 作者/王明见 还是七八岁时,家里要建一间小东屋,说是东屋,其实也就是一间小厨房。那年代建房打地基都很简单:先把地基线用白灰画出来,用铁锨铲平,然后找来一只石夯,由村里最有名气的卫生大爷带领六个年轻小伙儿拉夯打地基。 这位卫生大爷姓王,大名卫生。村里人都叫他“麻包”。之所以取这个外号是因为他说话幽默风趣,虽然不识字却最能侃大山,讲故事口沫横飞生动形象,并没有任何贬义。听他自己说抬花轿是他的拿手绝艺,说他抬花轿时能以口叼钱——把一枚硬币放在地面木板上他俯身用口把硬币衔起而轿不落地!当然他最出名的本事还是喊号子,就是领呼“打夯歌”。 所谓“打夯歌”其实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之中,源于群众的口头语言,没有固定的歌词,全靠喊号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麻包”卫生大爷喊的打夯号子可以说把“打夯歌”的劳动与愉悦功能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成为我们方圆数里人民群众的最大享受。 到了打夯那一天,我家先燃放了一挂小鞭炮。鞭炮声响过后小伙伴们、闲暇的大爷大娘们纷纷来看热闹:但见卫生大爷手中小红旗一摆,六个精壮小伙子河槽哥、宪章哥、群收叔等各挽长绳站在圆夯两边,把大夯抬到卫生大爷指定的位置。“麻包”卫生大爷手中红旗再摆,然后提一口丹田气,,气冲肺腑游走于喉头,然后舌绽春雷!一声吆喝后悠长的声音直入云霄:打起咱的夯哟!六人齐声应和“嘿呦”!那只圆夯便在众人的吆喝声中直往云彩眼里飞去,又重重地砸在地基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圆坑。卫生大爷再喊:大家加把劲儿呀!众人呼应“嘿呦”,圆夯又飞起来紧挨着第一夯重重砸下...... 在一句句嘹亮的“夯歌”声中,最精彩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就在圆夯高高飞起时,只见卫生大爷一弯腰从圆夯下钻到了另一边,那只圆夯紧贴着他的衣衫砸了下来,吓得人们一片惊呼!就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悠扬的夯歌再次响起,圆夯又一次飞向天空,但见夯歌声中圆夯一次次飞起,卫生大爷犹如穿花蝴蝶在圆夯下穿来飞去,每一次都似乎要砸到他,每一次都偏偏连他的衣角也碰不到。 就这样在嘹亮的夯歌声中,在人们的一阵阵惊叹声中,我家那间小东屋的地基不久就平平整整显现出来了! 那时候小,听那“打夯歌”整齐雄壮而又悠扬,不由跟着学了起来,装在脑子里至今不忘。如今卫生大爷已去世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和动听的“打夯歌”至今还时时映现在眼边耳际。那一句句“打夯歌”背诵起来还是那么亲切:大家加把劲儿呀,咱们来打夯呀。打夯要打好呀,打好才结实呀。抬要一起抬呀,落一起落呀。用力抬起来呀,一夯一夯排呀。该走一起走呀,该抬一起抬呀......不用说,那“打夯歌”也成为我接触民间文艺、走上写作之路的第一步:正是发扬了打夯精神,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才为自己打好了语言功底。由“打夯歌”而“小人书”,由“小人书”而接触《水浒传》,由《水浒传》而接触“四大名著”“三言两拍”......书越读越多,基础越打越实。这“打夯歌”的筑基之功是无论如何也埋没不得的。 窗前独坐听风声鸟鸣,看花开花落,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忽然间脑中闪现一道灵光: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国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不就是一根根“夯绳”吗?如果我们的“强国梦”是一座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我们每个人只有拉紧手中的夯绳,在党和政府这个“打夯号子”的指挥下,把“强国梦”的地基夯实筑牢,大家“该打一起打”“该抬一起抬”“一夯一夯排”才能真正筑起“中国梦”“强国梦”这一高楼大厦! ——回忆那年月忘不了我的第一本“书”打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