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游佛慧山》文/三木秉凤   朗读/枫叶正红

《暮游佛慧山》文/三木秉凤 朗读/枫叶正红

2019-05-02    11'04''

主播: 枫叶正红🍂🎂

169 0

介绍:
暮游佛慧山 文/三木秉凤 宅踞宝地,三面环山,四楼眺远,峰绕峦环,东方燕子山,西方千佛山,南方佛慧山,尽收眼底。 济南,既是山城,也是泉城。泰山系脉绵延至此,北有黄河悬天之阻,七二十泉由之喷发,形成了壮丽磅礴的自然景观。 今日兴来,孤自下楼,沿环山路南行,暮游佛慧山。“五一”节至,春色阑珊,南山风光皆沐翠绿之中。佛慧山因何得名,我尚不知。为何今日写佛慧山游,我也不知,十几年惯此风景,今日落笔文之,纯属缘情已至。 佛慧山,在济南众山之中并无名气,五峰山,灵岩寺,英雄山,华山,千佛山,等等,群峰争英,众山争名,而佛慧山几乎难列其中。 此时已是夕阳空坠,夜色漫来。早有茶余饭后之客,徐徐登山。佛慧山之景观,分为两处,一曰开元寺旧址,一曰大佛头。记得第一次登佛慧山,还是大学时代,只记得没有石阶,羊肠小道艰难而上,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从昔日风华正茂,到今朝老气横秋,风霜雨雪,一路走来,几十载难言之泪,尽洒其中。 佛慧山脚,有一段幽谷,长约一公里,两面林深草密,飞虫扑面。远远的,已闻山中禅房茶室传来的淡淡佛乐声。幽而不悲,哀而不伤。据说,清代文人陈德征总写过《佛慧山游记》。据说,当代文化大师季羡林也写过《游佛慧山记》,可惜我未见其文全貌。 走过幽谷,登阶约五分钟,即到开元寺旧址。开元寺,早已在民国战火中不复存在。祼露在山石的佛像依然香火丰延。峭岩之上,佛雕无数,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佛身金黄,大多褪色,但庄严肃穆的姿态,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周匝而望,峭壁之上,松竹傲立,藤萝垂挂,夜风习习,甚为森黝。放目望城,远处高楼大厦,倒是飞灯流霓,一片灿烂。 坐在古寺前的石板上,无思无念,也算小憩片刻。我轻轻闭上眼睛,静闻林鸟对同伴发出的嘤嘤呼唤。这片嘈嘈的世界正在隐去。自然、清静、无我的天空正泛出星星之灼。一座山,它万年恒鼎,青翠无染。一个人,三日不见,就刮目相看。一座寺,虽然兵燹洗礼,依然游人如织。 石壁上雕塑的千年古佛,庄严肃穆,凝眸尘烟。我常常感到疑惑,道义与利益,这是摆在人类面前非常简单的选择题,人类,应该为道义而和谐共荣,还是为利益而弱肉强食?这还由佛来告诉答案吗?“贫贱则惧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百年生命之务,皆荒于阴阳两端!佛祖,本是王子。却遗弃一国之富,抛下宫庭千女,苦苦修道,终成佛果。 夜色愈深,万火愈明,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夜色阑珊之处,林鹊方息,蛩鸣四起。风已带寒,身感不胜。一方水风,一方山土,非我之地,游毕当离。此时,晚客正稀,不再继游大佛头,我当归矣。佛慧山,郁郁墨韵,灯火明灭,人乘暮来,复乘夜归。 孤鹜落渚,平沙落雁,随我者,飞虫不减,立我者,彩虹高架,功我者,文客云集,也许人在高处早已习惯了这抹寒风,非是佛慧山游才应此感之多。兀自下得山来,松风依然很紧,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亦无晴”了。 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