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3 致良知课堂【不受拘束与创新的关系】
外在的奔放不羁和内在的创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又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些人做到了这二者的平衡,比如济公,真能给人一种春风化雨的自在感,不经意之间,很多事情就做成了。他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在意,因而一切都不会捆缚住他。济公的自在,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生命状态。
但是要看到,济公的无拘无束,不仅仅是外在的,内心也同样如此。有的艺术从业者,可能外在看起来很奔放不羁,但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状态呢?我们不得而知。
既然外在的奔放不羁与创造力并没有必然关系,那么什么才是创造力真正的源泉呢?在于心的解放。只有去掉心上的不明和贪欲,心才能得到解放。
17世纪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观点,从此开启了近代文明序幕。人的存在是因为这颗心,因为可以思考,所以我存在。这句话直接打破了现实给人的许多枷锁,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力,但也同样释放了人的欲望。在许许多多新奇事物不断被创造出来的同时,个体生命也因欲望的过度释放和被满足而被带向了泥潭。
试想,当心被层层叠叠的欲望遮蔽缠绕时,何谈创造力?种种束缚消失了,心解放了,创造力自然就会喷涌而出。否则,所谓的奔放,也只是外表上的与众不同罢了。
今天讲创新,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要走自己的路、探索自己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风格,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创新的功夫用错了,用在了表皮上。下功夫,至少应该在血肉层面,其次是在骨髓,最终是回到心上。心上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否则,所谓的解放都只是外在的口号罢了。
当我们开始从心上寻找创新的源泉时,慢慢地就会发现:创造力的体现是自然而然的。比如穿一件西装,创造力就体现在穿这件西装上——扣子可以怎样扣?可以展现怎样的气质?眼神可以有什么不同?重要的是内心的体验,而不是外表上的标新立异。
生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很多规矩要遵守。遵守规矩,不是增加了束缚,恰恰是为了把这颗心真正打开。《道德经》讲古时的有道之人,境界很高,很难形容,只能勉强地描述一下: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个有道之人,他的内心是如此自在洒脱,但他们处事却又是如此慎言慎行,不肆意妄为。肆意妄为,看似潇洒、奔放,内心其实是被深深捆缚着,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抽烟,看似很潇洒,但如果特别爱抽烟,就被烟“捆”住了,但凡没有烟,这颗心就会变得火急火燎。
所以,形式上的奔放自由、无拘无束并不是创新的源泉,超越外在束缚,解放心灵,创造力的源泉才能汩汩而出,实现震撼人心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