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28分钟 第82天
【经典导读】
周二 【此亦须你自家求】
【50.18】一友问功夫不切。
先生曰:“学问功夫,我已曾一句道尽。如何今日转说转远,都不着根?”
对曰:“‘致良知’盖闻教矣。然亦须讲明。”
先生曰:“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
曰:“正求讲明致之之功。”
先生曰:“此亦须你自家求,我亦无别法可道。昔有禅师,人来问法,只把麈尾提起。一日,其徒将其麈尾藏过,试他如何设法。禅师寻塵不见,又空手提起。我这个良知就是设法的麈尾,舍了这个,有何可提得?”
少间,又一友请问功夫切要。先生旁顾曰:“我麈尾安在?”一时在座者皆跃然。
【50.16】一友问:“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色、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
先生正色曰:“这是我医人的方子,真是去得人病根。更有大本事人,过了十数年亦还用得着。你如不用,且放起,不要作坏我的方子。”
是友愧谢。
少间曰:“此量非你事,必吾门稍知意思者,为此说以误汝。”
在座者皆悚然。
【成长故事】
以前心里是索取,希望从他人身上获得爱、尊重。志于得失、只想索取让自己的烦恼不断、人生平庸。如今,终于通过明心净心的功夫我照见了自己的“小我”,我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明心净心】
“百术不如一诚”!下面我们看,真诚的5个层面:
层面一:老实不说谎。
层面二:厚道能成事。
层面三:忠诚干净担当。
层面四:可托妻寄子,乃至像关公一样可以千里走单骑。
层面五:至诚则如神。
【今日思考】
不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类挑战,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危机。如何应对,什么是我们做出判断的标准?有句话说“百术不如一诚”,你如何思考这个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