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春记

采春记

2021-04-11    08'48''

主播: 拾点伴读

1098 8

介绍:
亲爱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河南日报》文章!今天为您推荐的作品是《采春记》,作者 张振营 。 童年岁月里的桃花红、梨花白,黄鹂歌唱燕归来的季节,因为物资匮乏,经常填不饱肚子,所以每到此时,娘总是终天穿梭在和煦的阳光里,采来各种花花叶叶的野菜,调节我们的生活,也让我对春天有了美好记忆。 娘的身影在翠柳的枝条间穿梭,她把采来的柳絮在沸腾的滚水里一焯,淋上米醋、香油,撒上盐和辣椒面,美味的凉拌柳絮就可以佐饭了。吃了一冬的红薯玉米糁稀饭,娘拌的柳絮让我们胃口大开,那清香略带苦味的柳絮让我不由得多吃了半碗饭。 春天里百花争艳,我舌尖上的盛宴纷至沓来。鲜花、树叶、长在田埂上的野菜,都是娘做美味佳肴的食材。柳絮落时榆钱满树,高高泡桐花色艳,棵棵洋槐花成串。这时候的娘忙碌着采撷可食用的花。单是榆钱,娘就能做成榆钱蒸菜、榆钱汤面、榆钱菜馍;桐花里加点红薯粉条、嫩花椒芽、香菜、葱花,可以做成爽口的桐花汤。 荠荠菜是从冬天就开始生长的菜,风霜雨雪将它的身子打得发褐发黄,可一到春天它就如同脱胎换骨似的变得碧绿强壮。《本草纲目》上称它为“护生草”,饥馑年代能护民众之生存。放学后我会提个竹篮、拿个小铲在田野里寻觅,每当看到一棵或成片泛着绿光的荠荠菜时,我带着欢喜的心情把它们剜到篮子里。娘择洗干净做成菜盒、包成饺子、拌成凉菜。那淡淡的清香,是春天的味道,吃着吃着就感觉吹拂到脸上的风渐渐变暖了。 荠荠菜长出了长长的茎,茎上是满天星一样的小白花,这时候荠荠菜就不能吃了。而此时,茵陈和蒲公英正在熏风中破土而出,茵陈的叶子疏散纤细,形如雪花,绵软如绒。和茵陈不解的情缘,来自娘的偏爱。从娘口中,我最初知道的是它叫“白蒿”。娘说:“白蒿出,百病无。”一到这个季节,娘总是手执竹篮小铲,早早地走向村外还没完全苏醒的地埂上,在寻觅中铲起大朵小朵的茵陈,也铲起春天的芬芳。娘说:“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过了这时节就没有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茵陈,在娘的指尖上被抖掉了尘土,变成了我们碗里散发着清香的蒸菜。还有一些被母亲晾晒在了矮矮的院墙上,说是不舒服了泡茶喝。 淡绿如锯齿一样的几片叶子托着茎上黄黄的花,在初春的田野里格外显眼,这就是蒲公英了。家里谁上火咳嗽了,娘就把蒲公英切碎煎鸡蛋让他吃,还把连根挖出来的蒲公英晒干以备平时熬水喝…… 香椿芽是大众喜爱的树头菜,是许多人终生的舌尖记忆。自古以来香椿芽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早在三千多年前诞生的《诗经》中就有香椿的影子:“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樗,就是香椿。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香椿还是古人心中的“长寿树”。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椿樗易长而多寿考。”因此,古人常用“椿年”“椿令”来祝福老人长寿。 春天一到,当香椿芽在枝头长到拳头大时,人们就争相够香椿了。在农村,如果家里有一棵香椿树,香椿芽下来时这家人绝不会吃独食。娘也会分一些给没有香椿树的左邻右舍,还会带上一小捆去外婆家。传递的是香椿,吃出的是感情。 槐花盛开时,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在过去比较清贫的年代,每到这个季节,麦子还没成熟,家家户户的粮食几乎都快吃完了,真正到了“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光时,漫山遍野的槐花,成了人们果腹的重要食品。于是,大家就成群结队去采摘槐花。记得儿时,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我也拿着长竿或是够或是爬到树上捋槐花。娘能用采来的槐花做出好多花样的食品,如蒸菜、菜馍、菜饼等,还把新鲜的槐花煮熟晒干后,以备细水长流,在没有槐花的季节里慢慢食用……如今,娘早不在了,看到槐花我总想起娘,想起童年时娘用槐花做出的令我垂涎欲滴的食品。 其实,那时候人们吃柳絮、吃槐花、吃榆钱、吃白蒿、吃杨树的嫩叶,是出于一种无奈。如今,人们吃这些却是为了图新鲜、改口味——明媚的春光下,许多人来到野外,欢声笑语中,采春与其说采到的是野菜,不如说是把幸福快乐装满心了吧?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河南日报音频节目。本节目由河南日报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我是主播 廊桥 。祝您收听愉快!咱们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