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美景 缓扫落叶 作者: 王谨
秋末,北京天气转寒, 树叶逐渐变红或黄,成为京城难得的景观; 一场场大风横扫后,红叶黄叶纷纷翩然而下,树下往往积存一层厚厚的金黄色落叶,成就了另一道景观。过去,北京多是要求环卫工人见叶就扫,保持街道或公园清洁。其实,过早清扫落叶,看似保持了公共区域的干净,但扫兴了景观,忽视了落叶的价值。现在北京市实施秋末缓扫落叶和湿化落叶的举措,延长游客观赏体验落叶景观时间,是对落叶价值和景观的再认识。
在世间万物中,最美的是什么?可以说,是植物。植物之花、之秆、之叶、之果、之根,无不恩惠于人类。
北京每到秋末冬初,到香山观赏红叶者人满为患。“香山红叶”是这座古老皇家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游客沿着一条条清幽古道,欣赏道旁红叶景观,立时会心情靓朗。难怪古人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叹。红叶给人类带来美感,不少人甚至将飘下的几片枫叶作为书签收藏。
说到植物的叶子,不得不说起国人过去对植物叶子缺乏合理利用。每到秋天,树叶开始零零落落地随风飘落。城市大树下、绿篱旁不免遍撒金黄色叶子。每当叶落满地,城市管理者就往往要求环卫工人把植物叶子扫走,以致树根上出现溜光的土壤。
近些年,笔者游走了不少国家,发现包括新加坡、新西兰或欧美许多国家,路上的叶子可清扫,但树下或绿篱下的叶子是不扫的。赏秋的人们,往往把坐在或躺在厚厚的树叶上赏景,作为居家周末休闲项目之一。何况,植物的叶子覆盖在根上,日久,既可以转换成肥料,也可以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还可以防止扬尘。
中国古代对落叶也非及时清扫的,有诗为证:“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宫中或朱门富有人家,并不缺少扫叶的人手。他们对“落叶满阶红不扫”,大抵对落叶持欣赏的态度吧!
植物是很有善性的物种,只求洁身自好,美化环境。它不像动物包括人类高级动物的血肉之躯,常常因为自身的排泄或制造不规则排放,带来环境污染。而植物一身都是宝,只要合理利用,几乎没有可弃之处。其叶的合理利用,有惠于人类看得见摸得着。
树叶是人类的朋友。它曾为早期高级动物——人类的遮身之物,也曾为人类果腹和取暖作出了贡献。现在的小动物仍然离不开落叶。据悉,今年北京市决定缓扫落叶,对动物们也是好消息。有小动物出没的公园或绿篱里,落叶无疑给予小动物温床或美食。
有大小动物的动物园,也对植物落叶情有独钟。据北京动物园管理人员称,近年,落叶成为北京动物园饲养员的宝贝,饲养员挑选刚刚落地的干净叶子,给小动物铺到各自的院落里,不仅给它们营造出天然景观,也给它们提供了新鲜的食物。
树叶是大自然的馈赠。探索利用这些天然馈赠,模仿设计出自然的、野生的环境,也许更适合动物们的生存需要。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