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民宿是统一管理,每家只允许摆两桌,菜谱都是统一的,体现了公平竞争。所以,在乌镇吃饭没有悬念也缺少选择,倒也简单了许多。
乌镇的灯光是乌镇夜景中重要的角色,它似乎刻意而为而又浑然天成,与乌镇来说是相得益彰的。信马由缰的走在灯光幽幽的街道,走在被灯光倒影铺满的河边,看着特色各异的酒吧生意兴隆,听着小河流水潺潺不息,竟一时忘了身在何处,似乎穿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生命的价值似乎提高了许多,在一生的日子里有多少这样的放松,这样的忘我,这样的与尘嚣隔绝,这样的与心灵独处?
乌镇的美景还有就是乌镇的晨。亮了一夜的灯光熄灭的时候,乌镇的早晨就有了别样风情。静谧的街道空无一人,除了三两个早起的客人,几乎没有人声。5月的天气,早晨的河面还有薄雾缭绕,蔷薇开的正旺。乌镇的桥这时才发现它姿态各异,且都是原汁原味的石板桥,没有水泥的粘合,它沐雨栉风一站就是百年的春秋寒暑,一如既往的朴实。中国工匠的智慧是写在这些百姓用的建筑上的。不豪华不夸张,可是实用。
乌镇的晨是静静的。因为没有原住民,也就没有孩子的嬉闹和老人的身影,游客三三两两的游走在石板街道,拍摄观景,也没有嘈杂之声。但是因为没有原居民,总觉得乌镇少了生气和人烟,少了生活的味道。水上菜市也是徒有虚名,没有买卖交易的热闹。
定的是中午的回程票,在乌镇不长的街道上来来回回的走着,舍不得离开,那染坊的高高张扬的布条,像一面面旗帜,真正的染坊早搬走了,这也就是拍电影的道具。可还是想多看它一眼,那水边的人家开始着一天的生活,房东告诉我他们是原居民,自家的老房子卖了,他现在是工作人员,工作就是接待游客。乌镇还因为有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而骄傲,茅盾文学奖是多少文人梦中的理想高度。如今这位伟人回归故里,枕着家乡的水安然入睡了。
街道上新来的游客多了起来,我随意逛着,坐在临水的店铺,品尝臭豆腐。跟乌镇做最后的道别,眼前的水,桥,人家。很美。可总似乎又少了点什么,乌镇的古镇的保留我很赞成,可没有了原居民有点遗憾。
来乌镇或许这也是收获。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