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芦苇》作者:陈频;朗读:琪琪

《独爱芦苇》作者:陈频;朗读:琪琪

2020-11-09    07'15''

主播: 琪琪🌟👆

124 0

介绍:
独爱芦苇 陈频 秋天里,有人爱桂,有人爱枫,有人爱菊,而我独爱芦苇。 在城市里看芦苇,无异于在农村里看高楼,稀罕。幸乎在我住家的不远处,竟然有一湾清水,且水面较大。有井水处便有柳词,有流水处就有芦苇,二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湾清水既然概莫能外,心想事成,我有了看芦苇的机会。 看芦苇,无异于看奇画,读异书,趣味无穷。 生于这一湾的芦苇,疏疏密密,并未形成‘烟波共渺然’的气势,但是,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欣赏。霜降一过,一丛丛便不失时机地开起花来。虽然是不灰不白的颜色,却开得潇洒,开得自在。‘有风皆吐雪,无韵不含风’,极俱风情。 这湾清水,乃山水之聚汇,这些不请自来的芦苇种子,若不是水流来的,也可能是风吹來的,且可能是两种来源同在。种子既然不是来源于一处,其姿态丶模样也就各有不同,高高低低,胖胖瘦瘦,不趋炎,更不附势,怡然自得,天然成趣。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告诉我:高点胖点的叫芦苇,低点瘦点的叫芦荻,还有一种不一定要生活在水边,又高又壮的叫芦竹,凡此种种,都是姓芦的家族,其生秉性,大致相同,不负绿水,共荣共存。 爱芦苇,看芦苇,朝朝夕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清晨看芦苇,别俱风韵。淡淡的烟岚,重重的白霜。芦叶显重了,芦花变白了,芦秆压弯了。因了这烟岚、白露,芦苇越发地显得亲密无间了。头挨着头,肩并着肩,手牵着手,踵接着踵,根本分不清彼此,真可谓亲密无间。晨风轻轻吹着,芦苇悠悠地摇着,虽无声,胜有声,似无情,却有情。白茫茫的芦花,像是棉絮,又像是丝绒,深秋里,总给人温暖柔软的感觉,‘抱团取暖’,在这里找到最直观的诠释。 傍晚看芦苇,又是一种感觉。晚风渐起,太阳夕照,芦花如同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漾起的,当然也是金波。芦花轻扬,思绪也会随之扬起。在偌大的都市里,真的不知道它们能不能找到落脚生根的地方?转而又想,以水著称的合肥,何愁没有立锥之地。‘得地自成丛,哪因种植功’芦苇自强自立之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效仿。‘头重脚轻根底浅’,那是因为芦苇生错了地方! 其实,芦苇不逊翠竹。长叶包裹着劲节,劲节直陈着虚心,根深蒂固,不阿不谀,洪水来袭时,权作屏障,深秋到來,乐于献身,若与翠竹相比较,难分伯仲。 很多人可能不会知道,深藏在芦苇中的芦膜,是竹笛不可或缺的配件。既小又薄的芦膜,虽不起眼,一经贴在从上下数的第二个笛孔上,便可以在口风的吹动下,发出美妙动听的音响来,那便是芦苇的心声。 独爱芦苇,这亦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我之爱,因为词贫笔拙,总也写不出个道道来,这,并不影响芦苇的可爱。 陈 频,安徽省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会员,合肥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合唱指挥学会荣誉副主席。歌曲《中国船》(作者之一)获中国广播文艺金奖,《包河的月亮》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曾为合肥市龙虾节、桂花节撰写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