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在贵池看傩戏2
首先是“迎神上架”。正月初六夜晚,由“年首”指派两人悄悄去祠堂将装有“脸子”的箱子“偷下来”(为的是不惊动列祖列宗),送到傩神庙或社公庙的神台上。正月初七一早,开箱将“脸子”搬出,由长辈用生布(新布)沾上檀香或柏枝浸泡的清水揩拭,俗称“揩脸子”,然后用木棒撑起“脸子”插在箱子上(刘街乡姚、刘等氏族则用精雕细刻金龙盘柱的“龙亭”),由四人抬着,“年首”在前,旗锣铳伞开道前导,锣鼓喧天,五彩缤纷,一路烧香纸放鞭炮,有的还舞龙灯走马灯踩高跷,将“脸子”迎到祠堂,依特定次序摆在“龙案”(又称銮驾、圣殿,龙亭)上,谓之“迎神下架”。当晚,演出开始。
其次是请神仪式。该仪式是在演出中间进行,各氏族有所不同,有的用专门请神节目——吉祥词《新年斋》请神;有的放在正戏《孟姜女》“朝庙”一场,由“年首”念《请神簿》来请各路神仙。所请之神无所不包,大体分为“天上之神”、“地上之神”、“人间之神”、“艺术之神”、“儒释道三教众位神祗”等。各氏族因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故“请神簿”所请诸神不尽一致。“请神簿”最后都顺便说明一句:“弟子请神颠倒、疏漏之处,全赖执符使者……”把疏漏过失全推给了值班的小神。好一个幽默的安慰!
其三是“送神上架”。正月十五深夜傩戏演出结束。又敲锣打鼓到水口社公庙焚烧香纸,将《伞舞》中彩纸伞一并焚烧,送走傩神。
正月十四的晚上,冬天的农村场院,寒风肆虐,可挡不住人们看傩神表演的兴致。在一块不大的场院里,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当然,除了当地的农民外,有一大部分是扛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这是中国目前很多景点的一大奇观,这些人甚至超过了当地的民众。当地人不知道这些来客,扛着长枪短跑不远千里万里,来这儿看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俗,神情专注,眯着眼睛对着那个小小的镜框在看啥。
5点多,天就擦黑了。我们的队伍里大陆是多次来拍的老拍客了,他很有经验的让我们把三脚架一字排开,占据有利地形。因为等会儿大队人马来了就没地站了。后来果不其然。
我们在附近的农家点了几个菜,讲好价钱,草草吃完。农家有火桶,这是他们用来取暖的。以前烧的是木炭,现在烧得是电炉子了。农家很友好,看我冷的瑟瑟发抖,就让我进火桶取暖。脚一放进去,浑身就被热气包围了,那真是舒服。男同胞火力旺,他们不烤火,在门口转悠。据说傩戏要八点才开始。我们需要等。
门外的鞭炮从六点开始就没有停过。因为每家来看傩戏表演的人都要带着鞭炮和烟火来放,爆炸声响彻云霄,烟火礼花四溅,在天空开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人们暂时忘了身处何处,只管仰着脖子观看。
未完,待续
(刘和平,资深媒体人,发表文学、摄影作品若干。图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