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的取代 梅仁
前几天,从朋友圈,看到中南地区鄂东从事休闲农业的“袁夫稻田”,元宵节后组织几位农人种植花木的视频。我留言道:其实,这个县花卉产业大有可为,可以借发展鲜花种植,取代当地红白喜事需求大的塑料花。前年我到鄂东,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发展花卉种植产业,有利消除塑料花对生态的影响。塑料花不易自然消融,长期残留,不利于环境。
我还向这位朋友举例,香港一位女博士到贵州助教,发现该贫困地区适宜种花。她带领乡亲发展花卉产业,助推当地农民脱贫。她也注册了公司,以大数据联系客户,收入殷实起来。她现在扎根当地,以发展花卉为业,不回香港了。
这位年轻人看到我的聊天留言,回复我说,谢谢开拓了他的思路。他准备扩大种花面积,四季种花,以满足当地红白喜事对花卉的需求。
花卉市场大有可为。我几年前访问荷兰,发现阿姆斯特丹郁金花市场规模可观,以大数据联络各国鲜花市场。其花卉产业所创造的利润,居然占了荷兰国民生产总值近“半壁江山”。
花卉在我国也是待开发的市场。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很好,甚至空运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满足需求。鲜花多起来,不仅装点了生活,也逐渐取代了或摧枯了塑料花市场。
从用鲜花良性替代塑料花,我想到如何找到替代品,替代人们伤脑筋的塑料袋问题。
其实,***早在12年前就发布了 “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12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收效甚微。各地超市、农贸市场买卖东西,照样用超薄塑料袋装货物,超薄废塑料袋,仍然满天飞,污染环境。在市场,顾客即使买几头蒜、几个西红柿、一小把青菜,超市销售仍然习惯用透明连卷塑料袋,手撕下一片,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顾客也乐此方便,结完账,提着料料袋走人。
为什么塑料袋走不出人们的生活,塑料袋污染为何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缺乏执行力、监管力,更重要的是没有合适的“替代品”。让消费者自己带环保袋装物当然好,问题是忘带环保袋的消费者,就只好习惯图方便用销售者提供的超薄塑料袋了。客随主便。倘若,销售者为顾客提供环保型纸袋,消费者何乐不为?
在世界不少发达国家,消费者购物,卖家多提供环保型纸袋或纱布袋。中国超市或农贸市场之所以不愿给顾客提供环保型袋子,说穿了是不愿承担环保袋相对较高的成本。如果,我们国家发展环保纸业,纸袋成本下降,并以大数据实行限塑监测,用环保袋取代易污染的塑料袋,就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困惑乡村种养业的塑料大棚,每年春暖花开塑料大棚的废塑料处置,也令人头痛。如果我们用无纺布等材质蓬布,取代塑料大棚,大抵是可行的。当然,无纺布成本高些 。但而今棉纺织业相对低迷,纺织原料不缺。如果棉纺织业借此向农业方面拓展实用性,不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