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扔掉一件可入口的“古董”》作者:艾君;诵读:琪琪

《我曾扔掉一件可入口的“古董”》作者:艾君;诵读:琪琪

2022-03-17    06'48''

主播: 琪琪🌟👆

1515 9

介绍:
春天到了,已近清明,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曾扔掉的可入口的“古董”,您知道是啥”古董“吗? 《我曾扔掉一件可入口的“古董”》 艾君/文 北方不产茶,但爱喝茶。三十年前在京城,即便北京供销合作社生产的响当当的”京华牌“茉莉花茶叶,也是从南方运来原料在北京加工的。北京的茶店里,也大多数是茉莉花茶、绿茶,偶有红茶或乌龙茶。茶的产地、种类都相对单调、单一。 每当春季到来,经常会看到,茶店挂出“新茶上市”的广告,久而久之,喝茶人也就有了“朋友给了我一点明前茶找时间过来品尝”而标榜价值的寒暄。于是,社会上也就有了“喝茶喝新茶”、“选茶选明前茶”,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的偏见,选茶也多会以“新陈”为界。那个时候,像普洱茶、沱茶、六堡茶、黑茶等几种现在闻似很特别的茶,在北京市场是看不到的,人们对这些茶的认识也比较肤浅。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云南文山的朋友听说我爱喝茶,便千里迢迢给我寄来一盒其家乡特产“普洱茶”,外盒上还打着“1990年”出品的字样。我当时很诧异。想,这朋友也真够差劲儿,都几年前的陈茶了,还能喝吗?!这不是在恶心俺嘛!俺再穷也不会去买几年前的陈茶喝呀!这盒茶叶就让俺当成垃圾给扔了。 几年后,几位在商界工作的朋友聚会,饭桌上谈酒论茶。有位朋友在大侃特侃他出差“喝过十年汾酒、二十年茅台”等等,也有朋友在谈论他“品过千元清明龙井、十年普洱”等等。当听到喝“十年普洱”时,我便追问道,十年的普洱茶还能喝吗?那朋友也不愧是老商界采购员,我的疑问让他打开了话匣子,侃起了云南普洱茶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并告诉大家,陈茶多是针对绿茶类来说,而黑茶比如普洱茶越陈越佳,而且放的越久茶就越香。这朋友还告诉,眼下他正在做“普洱茶在京推广”工作。 那次聚会,让我明白了,普洱茶不同于有些茶“贵在新”,而普洱茶却“贵在陈”的道理。 这件事儿也给我们启示,中国是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是茶的王国。数千年来各民族在认识自然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工艺。所以,对待中华文化要以科学发展理念,去辩证看待,不能犯机械主义错误。 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华古老的茶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今日的首都市场,不仅荟萃了中华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各种茶品,而且社会各界也对各种茶道、茶文化有了足够的认识。三十多年前,我经历的往事,在现代人中已不会再现。眼下,“普洱茶越陈越香特点”已经成为社会公认、人人皆知的常识。“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一种“可入口的古董”,而且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尽管过去这么多年了,每当谈起品茶时,自己不仅会哑言失笑,就会想起大脑深处永远的往事,备感内疚和遗憾。内疚的是“因自己当时无知而误解了云南朋友的一片深情”;遗憾的是“因自己当时无知而扔掉了普洱茶本身的价值和其蕴含着的朋友价值”。 (此文系民俗学家、作家艾君六年前原发在北京一家报纸的随笔,2022年3月15日做了一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