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    一沟乡愁映碧波》作者:王晓红;诵读:琪琪

《钓鱼台 一沟乡愁映碧波》作者:王晓红;诵读:琪琪

2022-05-24    11'04''

主播: 琪琪🌟👆

120 1

介绍:
《钓鱼台 一沟乡愁映碧波》 作者:王晓红 朗诵:琪琪 那一片青山绿水 我从未涉足期间 不过 在我辽阔的心海里 分明 有一幅清晰的画卷 始终崭新 如梦似幻根深蒂固 以至于我也认为 曾经行走于 崇山峻岭、碧波荡漾之间 徐徐山风 伴着阳光、山花 以及飞鸟 混合着我的笑声 一起欢度过静谧、斑斓的时光 今晚月儿圆 我明朗的思绪 又开启了千里之行 这是为一滴水开始的朝圣 故乡宿松 钓鱼台水库 那是我心灵的膜拜 挚爱 永恒的梦幻 一泓爱 一泓高处的大爱 顺流而下 灌溉万顷良田 润泽心灵 顺着银色月光铺就的大道 我 虔诚地穿越城市、河流、山脉 来到 钓鱼台水库中心玉枢观 这座小岛一般的地方 寻访 水面上飘动着的古今人物 那神话一般的美丽传说 月色洗过的夜 一池清辉 那坐落在附近山顶上的 陈武墓 似乎在这清辉里 默默诉说 一千八百多年前 陈武跟随孙权作战合肥 战死疆场的义勇、刚烈 追根溯源 绵长岁月上 铺陈的旧事 叙说着: 陈汉沟地名由来于人名 一个曾经有勇有谋 仗义疏财的山寨大王 一个在大明王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时代 立下 赫赫战功的人物 陈汉 午夜的月光愈发明亮而灼热 从正面照耀 四周群山的细流 就像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头上 那一根根细长细长的发辫 银亮亮地汇入钓鱼台水库 波光潋滟 一种光 依偎着另一种光 星星点点 穿透深水 投射进 常年幽居在库底 一排排 木质门面悬挂的铜锁上 碰撞出 清脆得像丝绸一样柔滑的歌声 古老青幽的石板路 还有 一砖一瓦一门一窗 依然 清晰可辨 透着千年的气派 那是世世代代生于斯 长于斯的黎民百姓创造的 曾经的繁华 那是 农耕时代缓慢时光里 传唱的一支舒缓悠扬的歌 当时光走进1958年 陈汉沟 这条沧桑老街渐渐沉入钓鱼台水库 从此 一泓碧水 完整地收藏了一条街的前半生 优雅而昂扬地撑起另一副身架 在那个刚刚摆脱外国列强 停息战火不久 百废待兴 的艰难岁月 一批水库移民 一个个拖儿带女、肩挑手提 仅仅带走一点点生活用品 流不尽惜别的泪水 就那么 一步三回头奔走他乡 啊!一颗颗失去家园的心 到那里不是流浪呢? 然而 纯朴善良的陈汉沟人 舍小家为大家 没有犹豫 那是觉醒了的新中国人民 愿意为祖国强大 捧出一颗 赤子之心 毫无疑问 钓鱼台水库 盛满了陈汉沟人 泪水打湿的博爱、炽热的情怀 建一座水库 历时20年 解决了下游乡镇和县城的水患 解决了全县丘陵地区十几个乡镇 十几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同时 还兼具发电、观光等功能 全新的开启了一条渠道 连接全县人民的生命历程 失去家园 注定是忧伤 更是一种壮美 这粼粼波光 牵出远去的一街灯影的情怀 处处闪耀着远山近水的婉约和慷慨 诞生 另一种华美的永恒 这里是天然氧吧啊 怪不得 张果老那不凡的眼力 早已把此地划为仙境 钓鱼取乐 优哉游哉 此刻 山风阵阵吹起 光影 闪烁、迷离 竹影婆娑摇曳在水中 涛声依旧 仿佛耳畔仍然回荡着昔日的叫卖声 那纯朴的 曾经叫响黄梅 蕲春 汉正街的乡音: “买裱纸不?陈汉裱纸!” 仍然飘荡着 甘洌的泉水 做出的“陈汉豆腐”鲜香滋味 那是先民在长期劳动中就地取材 摸索、掌握的传统技艺和成果 钓鱼台水库•陈汉沟 地处 大别山南鹿 碧水蓝天 一颗 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 这里 我一定来过哦 即使 不是我自己一步步走来 也许在当年的女教师 我年轻的妈妈腹中 一起 翻山越岭 到陈汉辖区 几所小学进行语音教学:bpmf 也许在我外婆那常年抱孩子 落下的 后半辈子再也没有 伸直过的臂弯里来过 也许 在我姨妈青春柔软的脊背上来过 否则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为何总是牵挂在我的心头 为何 陈汉沟、山河口、白鹤冲 这些古朴的地名总是萦绕在脑海 这里 是我外婆一辈子望眼欲穿的地方 这里 是水库移民一生情感的归宿 我是水库移民的后代啊 根 就在水库底下 被一泓清泉紧紧地攥住 今晚月儿圆 钓鱼台水库•陈汉沟 世外桃源一般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点缀在连绵起伏的大别山脉之上的 罗汉尖、罗汉宕、九登山 整座整座的林壑 投影其中 气势磅礴 肃穆、庄严 凭空飘起的山岚 和着清亮的月色 梦幻般荡漾开来 流连着无限的柔情 融入无垠 世间一切美好 都处于不断创造之中 故乡宿松 分明是一首 写不完的长诗 美好的过程 在不断寻找和创造中蓬勃向前 2022-5-16 作者简介:王晓红,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结伴而行》,散文集《守着花开》、《轻风拂过蔷薇》;散文集《守着花开》荣获“金种子杯”安徽散文奖二等奖,诗集《金蔷薇》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