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6(20180613)诗词朗读
寄赠薛涛
唐代: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人都有其两面性,既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兽性的一面,李国文先生就说过“中国文人最值钱的地方,是他的才华,中国文人最不值钱的地方,是他的人格”,此言直击中国文人之软肋,可谓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啊。
迟暮美人孤守誓
晚岁道袍寂寞风
元和四年(809)三月,在梓州的时候,由于司空严绶的撮合,时已四十二岁薛涛初识了前来成都公干的元稹,很快就深情地爱上了这位比自己整整小了十一岁、并且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这也是她第一次全心全意地爱上了一个人。
当时尚在京城长安的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尚能刚正不阿,早就在京久慕薛涛的声名。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他为监察御史,奉使到西蜀来,就特别约请薛涛相见。初见面时,元稹意态骄横,矜持笔砚,意在考察薛涛才华,是否人如其名。殊知薛涛从容不迫,立即走笔书作笔、墨、纸、砚《四友赞》,文曰:
磨扪虱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
引书媒而默默,入文庙以休休。
这位“贞元巨杰”立即感到薛涛书法文义,俱极佳妙,而且才思敏捷,非同凡响,于是大为惊服,赞誉备至。同时可能因为元稹妻子新丧,也被这位迟暮的美人深深吸引。他们赋诗唱和,相处甚得,始终是彼此敬佩。晚恋,也诱发了这位薛校书的痴情之火,在梓州,她陪伴元稹达三个月之久。薛涛真情所致地给元稹作了一首《池上双鸟》的诗: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可见二人的关系如糖似蜜,但好景不长,元稹和她毕竟不能长相厮守,回到长安后,寄了这样首诗给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生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似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虽然地位、年龄悬殊,他们却在蜀地度过了一年的美好时光!但是,宦海的风波使得他们的爱恋很快变成一场露水鸳鸯梦。
次年二月,元稹因得罪宦官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后来相别时,薛涛特作《牡丹》一诗赠送元稹,以寄情怀。诗云: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问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同花说相思。
此诗以牡丹拟人,在夜深露重中与盛开的花儿细诉衷情。这也反映了薛涛的内心有很多时间是很寂寞的。劳燕飞分,两情远隔,薛涛写下《赠远二首》,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薛涛在对元稹的这首诗情真意挚,表达了对远在天涯的元稹的无尽思念。
然而,元和六年,元稹于妻子韦丛死后在江陵贬所纳安仙嫔为妾,元和十年又续娶裴淑为妻。长庆元年(821),薛涛因元稹入翰林,寄去自创的“深红小笺”(即后世所称的“薛涛笺”);元稹在笺上作《寄赠薛涛》一诗,结尾有“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薛涛后来也写了《寄旧诗与元微之》,其中有“长教碧玉深藏处,总向红笺写自随”的表白。命运又和薛涛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薛涛苦苦等了元稹十多年后,元稹竟爱上了越州歌女刘采春,把薛涛晾在了一边。
元稹回到长安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但他最终也没有回来。元稹不过视薛涛只是无数个和他诗酒共乐的乐伎之一。而薛涛对元稹的思念却是刻骨铭心的,她用自己的全部身心等待能与心上人再度相逢,直到她终于明白自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她作为一个看惯了欢乐虚情场中一切是是而非的绝顶聪明的女诗人,自然知道一张薄薄的桃色笺纸,如何能够挽留得住那些被酒色痴迷的褪色了的真情。对于薛涛而言,使她终身在等待,也许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也许薛涛在等的不单单是个元稹了。婚姻终归是一种缘分,元、薛志只是上演了这么一幕爱情短剧,他们的姻缘始终未能缔结,或许是天命。
薛涛没有能成为元稹夫人,她最终被爱所抛弃。凡心已远,她选取了孤独。薛涛退隐之后,在独居浣花溪畔度过了三十多年,倾尽一生的才思,种花呤诗,一直在溪水边制作她精致的粉笺,孤独地老去。
暮年的薛涛在成都远郊筑起吟诗楼,告别了浣花溪,告别了那些同样苍老的菖蒲草与芙蓉树,一身道服,素面朝天,隐居楼中,不再参与诗酒花韵之事。于是,无数个落日的黄昏,她身着道袍,独立吟诗楼上,望着楼下纷纷扰扰的红尘,眼里幻化出自己这几十年坎坷的人生经历。在孤寂中,薛涛等待着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圈年轮。回想起来,有时候,在命运的面前,一个人是显得多么的无奈啊!
薛涛终生未字,致使后人有“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樊增祥《满庭芳》)之叹。也许因她早年的营妓生活有污名节,也许因她恃才自负,追求一种平等、忠诚的夫妻关系。在《春望词四首》的第三首中,她沉痛地抒写了自己爱情理想破灭后的悲愤心情:“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没有知心的人,宁可独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薛涛独特的个性。
她过了近二十年这种清淡的生活,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时年六十二岁。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历代的诗人墨客,名流雅士,对薛涛以崇敬的心情,留下了不少的诗词赞咏,联语挽歌;并进一步在薛涛坟附近,修建了纪念薛涛的亭台楼馆,把它臆定为“薛涛故居”,形成今天“望江楼公园”,供广大旅游者旅览凭吊,纪念我国文坛上这位杰出的女诗人。
在人生的多半岁月里,薛涛在与纷纷浊世相对独立的半隐生活里,这位飘逸坚韧的女子,已开始感到人生巨大而无助的寂寞与凄凉。
薛涛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可惜未流传下来。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
婆娑的芙蓉树,已不见了踪影,但蜿蜒的浣花溪,依然流淌;一江瑟瑟的落霞染红了菖蒲遮掩水波的粼粼浣花溪,在溪畔彷佛依稀看见一个美丽而憔悴的身影,迤逦而行。
一代绝世才女,用片片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彩笺,记录了她一生的古典的浪漫,寄托了她百转千回的才女柔肠。千载而下,斯人已驾鹤西去,唯有薛涛笺,薛涛井,留给我们作凭吊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