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克服无聊的?
陈谌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无聊,而是习惯了用无聊去打发无聊。
我观察许多身边的人,他们在碎片的时间里,无非就是都是抱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淘宝,刷抖音,玩两局游戏,但是从长远上看,这些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我承认我有些时候也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浸在这种碎片化的娱乐模式之中不可自拔,一晃眼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毕竟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它不仅能非常精准地能够定位你的喜好,然后源源不断地对你输送,而又因为它们足够碎片,耗费单位时间成本极低,可以迅速给你带来愉悦的回馈,因而让你欲罢不能。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克服无聊的?
这个机制和吃薯片嗑瓜子是一样的,快速高效的多巴胺分泌刺激你不停地吃直到一包见底为止。
我很反感这些东西的原因在于,它们的副作用和薯片等零食也并无差异,它们既不能代替主食给你实在的饱腹感,也没有多少营养含量,只有纯粹的油脂与热量,偶尔食用也许挺快乐,但长期这么吃,对健康一定是有影响的。
“短视频”“快娱乐”是会消耗人的品味与耐性的,你看一万部让你哈哈大笑的沙雕视频,并不会增长你多少见识,甚至都不会让你变得比别人更搞笑,副作用是你再也没有这个耐心去看一些稍微长点的东西了。
你看一部电影时长120分钟,心想还不如花5分钟看别人讲解这个电影的短视频呢,我知道个大概剧情和看过也没什么两样。
你看别人会弹吉他,心血来潮买了一把,在网上看个速成的教程,抱着练了两次,然后便放在角落里积灰了,觉得这个可能不太适合自己,事实上你从入门到放弃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两个小时,于是你打开别人弹琴的视频,心想就这样看别人弹也挺好。
你看别人有好身材,看别人渊博有涵养,看别人有各种各样令人羡慕的技能……但最终还是选择接受现实,躺在床上玩一会手机,我们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忙,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无聊,我们只是被自己的意志力击败了,然后找了一堆的借口来让自己觉得好过一点。
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我们真的有太多可以去做去了解去学习的东西,好的书,电影,纪录片,真的是花几辈子时间都看不完,更不用说那些你未曾涉足过的领域与世界,很多时候你打开了一扇门,你会发现后面所隐藏的,超乎你想象的广阔。
且不说高中时候我特别无聊的时候学了吉他,这个技能让我受用至今,后来有段时间我无聊到研究起了如何还原魔方,费了很大劲背了不少公式最终学会了,虽然无法熟练到去参加比赛,这个技能本身似乎也对生活没有多大的用途,但某种意义上却改变了一些思维方式,培养了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后来的某些场合,这个小技能还令一些小伙伴对我刮目相看。
所以从今天开始,你想改变消费和娱乐后带来的空虚感与无聊感,去寻找新的兴趣,试着把所感兴趣的事物下沉到学习与钻研的层面上,即使你的兴趣仅仅是打游戏,也可以读一些游戏设计类的书籍,了解一些游戏发展的历史等等,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虚拟的段位或等级上。
你看什么音乐制作,视频剪辑,一门外语,练字学画画……太多可以去学去做的事,哪怕研究研究做饭做菜呢,即使你是个从来不下厨房的人,买点食材看着菜谱动手试一试,你可能都有新的体验呢对不对。
你可能会说,啊你说得都对,但我就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实在是没有这个意志力。确实,如果不是有强烈的动机,人都是有贪图安逸与享乐的倾向的。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之所以少,正是他们把别人用来无聊的时间拿来做了有意义的事情,也正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优秀才变得如此难能可贵。
千万不要“道理我都懂,我选择继续无聊”,其实你稍微做一点点改变,迈出最困难的第一步,会发现很多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
哪怕每周看一部电影翻一翻书,去偶尔锻炼下身体,试着了解一个你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一年后你回头看,都会感受到自己从内到外的变化。
去尝试,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去丰富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无限潜能的,不要再用无聊打发有限的生命了,很多事情也许一开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但最终都会变成你的一部分,回馈到你的日常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