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13行者(证)上

2016.7.13行者(证)上

2023-05-09    23'46''

主播: 乐妈的分享

222 2

介绍:
如何从心灵梦境中醒来? 依据外在世界的一切行为方式——念经、打坐、放生、求福、布施、磕头、烧香、做水陆法会,这是有为法,可以获得福报,与解脱无关,以有为法获如来义,是绝不可能达到的结果,犹如通过海浪的形态去认识虚空,以海水的波动认识光明一样,绝对没有可能,所以,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修行一定要有实证!什么叫实证? 举个例子,你要减肥,哎呀,胖得不行了,要减肥保持身材,你去找到健身教练,听他说如何锻炼,你信受他的建议,每天进行科学的运动,坚持几个月后,果真瘦下来了,你内心充满了对减肥成功的欣喜。这个欣喜,是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你了解减肥的每一个阶段,亲身体验了每一个过程,能够从身心感受,以及意识概念中,如实、系统、细致地解说减肥的每一步,心灵对于减肥的内容、名相、体验、觉受、过程的熟知,就是实证。 你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为你开了药,叮嘱你如何按时吃药,你听从医生的话语,通过吃药康复了肌体,对于药物的觉受,对于身体康复过程的体验,对于生病以及病好后,整个过程的详细、细腻的觉受感知,这就是实证。实证,一定是亲身感受体验;实证,一定不仅仅是听闻别人如何说,而自己不去履行,没有亲身检验的,仅仅流于思维分析的,不是实证,你不吃药不可能病好,你不健身不可能减肥。实证,就是亲身履行佛陀的教诲,依据如来教言去思维,去禅定,去忏悔,去深观自心实相,破迷离幻,离幻即觉,是为实证佛法。 我们两人曾经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有一天你放在桌上一千元钱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于是你怀疑是我偷了你的钱,从此之后,你看到我就心生厌恶,觉得我是偷你钱的人,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你内心深处对于我的憎恶,会将我的言谈举止加工成一个小偷的形象,无论我表现得如何光明磊落,在你心里,这些表现都是一个伪君子的虚伪,只要你看到我,内心就会紧张、排斥、痛苦。 直到有一天,你在收拾办公桌的时候,在你的抽屉里发现了被遗忘的那一千元钱,你的内心体验,瞬间被这一千元钱颠覆,你知道这么多年是你误会了我,冤枉了我,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仅仅是你误会猜忌的心,所投射出来的想象,于是你的内心很愧疚,同时内心也有一种释然的体验,看到我的言谈举止,也就不再是一个极力伪装的伪君子。 在你跟我道歉、忏悔的一瞬间,你的心灵就从对我记恨、排斥和恐惧的种种体验中,瞬间就解脱出来了。你内心从对于别人的嫉恨、仇恨、排斥和恐惧解脱的瞬间,内心里面释放出的真诚,内心体验到的,不再被恐惧绑架的安详,内心原本的自由和安定,内心原本的安详和泰然,它们就会展现出来。 人的心原本是柔软、安详的,是被人的意识的分别和欲望的取舍绑架了心灵,而扭曲了心灵原本的纯净、安详和安全感。你内心能够释放对于我的仇恨,你内心能接纳、宽恕我的罪过也就在你接纳,宽恕我的同时,解脱了你自己。心,不随意识分别所摇摆,心,不随情绪体验所波澜,心在身心欲望相续的当下,能安然地住在当下的清醒中,不被身心自我,意识情绪所遮蔽的觉照,觉察就是实证,无求就是解脱。内心释放了对于我的仇恨和排斥,内心安详了,心灵觉照自然明晰纯澈,你对于我形成的观念,“他是小偷”这个概念觉受,就会自然从心灵安详脱落了,你不用去反复地在你意识当中告诉你自己他不是小偷、他不是小偷。你内心宽恕对于我的猜忌,警惕和恐惧的体验一旦在宽恕温暖中融化,“他是小偷”的这个概念记忆,它就像是窗户上的泥巴一样,干了之后自然就掉下脱落了,不需要你去刻意改变它,不需要你在意识上去改变它,意识的根源在于心灵觉受体验,当体验的觉受改变了,意识概念就自然淡化脱落了。
上一期: 2016.6.26结果
下一期: 2016.7.13行者(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