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没事的时候觉知能力挺强的,活在心上
只有感恩。最近家里事情有点多,闺女订婚、儿子学习的事,自己工作上的事,身体又有点事,感觉事一多跟着习性跑了,心丢了,感恩不起来了怎么办?
答:觉从来不会丢,心也一样。我们一直以为决心是态度,其实决心就是觉心,这才是真正的态度。
让你痛苦的永远不是事情
我们总以为让我们痛苦的是外面的人或事,其实那些外面的人和事,不过就是一棵树的果实,是一棵树的最末端。我们不妨透过这些发生的结果去看见真正影响与决定我们生活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地重复同一种感受,遇见同样的人或事?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一、表象层
表象层,也就是事情、关系、金钱等生活层面。我们经常认为我们此刻的生活状况都是因为外来的某些人和某件事导致的,我们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烦恼,为了外面的认可或什么而开心。我们习惯了把眼光放在外面,放在表象层,也就是一棵树的花果叶子上,为了结出的苦果而烦恼,并且不断抱怨是外在引起的,并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解决这个表象上。所谓向内看,就是脱离外在的人事物,回到自己的心上,顺着结出的果实去看因,看到根本。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痛苦,因为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己。
二、思维层面
这个层面是树干上发展出来的枝岔,由认知、概念、标准形成,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本身它们只是一堆信息,但我们抓住不放,因而形成了固执的我。我们头脑中存储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矛盾与冲突都来自于认知,也就是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认知并无好坏之分,是为我所用的。但我们抓住认知,认为这就是全部的我,稍微和我意见相左的我们就会产生各种情绪,并再进行自我创造与定义,喜怒哀乐就此产生。
三、意识层面
用一棵树的树干来比喻,生命之初我们是用觉知来感受世界的,我们没有定义这个世界,头脑没有任何的概念,只是单纯启动生命的本来状态--觉知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最先理解世界的不是那些概念,不是那些认知,而是感觉。一个小孩子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他却能捕捉每一个人的感觉,他能捕捉所有人背后的情绪,因为小孩子是完全敞开,毫无保留的,但认知还未完全建立。我们成人的行为会在无意识中带给他们一些负面的感觉,或许不是事实,但头脑会死死抓住这种感觉不放,并认为这种感觉就是“我”。我们看似在追逐外在的一切,都不过是追求一种感觉而已。它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它是生命的主干。看见这种感觉就是看见了病根,不至于被外相迷惑,但是这还不究竟。
四、根本层面
根本层面才是真正的万物之源,它隐藏在万物的背后,它才是真正滋养生命的根本,可我们经常忽略它,不关注它。只有我们回到根本,看见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出无限,活出自己。这个层面只有体悟,静下来,放下头脑的一切认知才能看清自己。只有在根本上,我们才能不在意果实,才能站在事情之外解决问题。但它们又无法分开,本是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