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禅师禅七开示(一)
宗门下就是要找一个不被外界迷惑的人。外面不被音声色相所迷惑,里面不被情欲妄想所迷惑,内外都不迷。不着者不迷啊,所以时刻注意自己。
站在这里,气定神闲,全身放松。不要想听讲哦,想听讲就是打妄想,不想听讲也是打妄想。只管听,傻呆呆地听。随他讲,说千道万,你的听就是这一个。所以,相应的自然相应,不相应的与我无关。
古人讲,“汝之伎俩有尽,我之不睬无穷”。所以要不欣不厌,不贪不求,看好自己,就是这个功夫。不要什么学问知识,什么道理都不要,那些东西全是束缚自己的。这么锻炼下来,你看看。
所以禅堂里面,祖师教我们要讲讲、说说有个这样的偈子,就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这个禅堂不是如梦幻泡影吗? 全是虚妄。所以,讲话、听话也是这样的。“幻人说法幻人听,由来两个本无情,说者无说如是说,听者无听一任听”。所以只当是幻化的,都是无情。在这里讲一讲、说一说。讲的不能故意胡说八道,要尽心尽力的以自己的所能,“如是说”,最好是第一了义说。听者尽管放松身心,“一任听”。你要分别起来了,那可就麻烦来了,烦恼来了。哪个说得好、哪个说得不好,听得懂、听不懂。所以我讲的与你听毫无关系,但是不讲啊,不会听。祖师设计禅堂这个规矩法则,唱戏一样的,角色不同,分工合作,各不相干。所以时时刻刻要注意看好自己。管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宗门下最讲究心安无事。一讲到无事,好了,我们的妄想又来了、哪有那么简单啊? 很简单,但是不容易。一念相应,一念fo。你只要眼睛看见,心里不动念头;耳朵听到,跟聋子一样的,清清楚楚,只是心中无念,跟这个相应,一念相应、一念fo,直下承当。这个承当跟古人的承当当然肯定大有不同、古人一下到底,我们呢?虽然承当没有那么深,只要你无心,我讲了,这个灵知啊,就是无心通凡遍圣的,你能够站在这里,就是在道上行,自然地、转凡入圣。你要动念头,随便你动什么念头,用什么功,都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当然你说你站在这个地方参究,没问题。现在我们有些师父们相信都不相信。
这个fo承当很低的、低到什么程度?在法华宗里面,“圆教六即fo”里面、这个只是“名字即fo”。一念相应,一念fo,这是"名字即fo”。“名字即fo”你说吹大话了。一切众生都是fo,“理即fo”。知道这个无生法门,知道自己当体就是,深信不疑,这是“名字即fo”。
宗门下见性法门,就是抓住一个“机”,顿超啊。本性上与fo相同,事相上呢?相差太远。有六个差别:“理即fo、名字即fo、观行即fo、相似即fo、分证即fo、究竟即fo”。当然,我们看话头、起疑情的,破参了,那直接到“分证即fo”。破参也会有浅深,你真的有那个力量,那当然恭喜恭喜啊。
所以我们现在,眼下的这件事情,一定要管好。祖师讲,“众生日用而不知”,之所以不知,你在所缘的对象上用心了。现在告诉你回光反照啊,回到哪里啊?只管看、只管听。
ou益大师总结《leng严jing》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四个字,“但闻而已”,是没有对象的。永嘉大师讲这个“知”字,也是“但知而已”。
所以我们这个“知”,这个本心,与上座部那个内观禅的“观”有什么不同啊?那个是有对象的,自己从心里面起的一个妄知、妄观、妄听。因为对象越细,他的关照就越细,最后融合在一起,一念相应就入定。
我们这个本心呢,本来就存在的,我们只是不知而已,因为迷在妄想上面,不知而已。现在让我们知道有这个东西。所以天天这么知,天天这么听,你看看,只要你一念相应了,从来没有失,为什么就不现前呢?所以这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妄想歇下去,它自然现前;再一个是你提起来了,觉性现前了,那妄想自然熄灭。所以啊,妄想先歇下来,那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如果你觉性提起来,妄想自然熄灭,就是“轮王现世,天下归降”。
所以古人讲,“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偕”,全是些自己的东西。所以大家坐在这里,禅堂里面这些声音啊,都是色相。《leng严jing》里面不是说,眼根显,耳根修。眼睛一睁开,前方见明,后方见暗,明暗不同,见性没有差别,周遍四方。所以要念念知道这个。这声音呢?打钟那个时间,钟的那个声音,只管听。声音有,听,没有,也听。
我们这个闻性从来就不断的。这个本性是我们的本有家珍,自家宝藏,你放下这个,现在不去体会,到时候你要参透了,那个东西跟这个东西是一个东西,深浅不同,你还敢认啊?还不把你吓死?
再说,我们在这里悠悠忽忽的,一般都是这样的,弄出好多东西。如果你参话头,起疑情的,参的轻安来了,轻安来了是什么状况啊?走路走得辛苦了,稍微休息一下,啊,这么舒服啊?不走了。所以,那个话头参起来,像百米冲刺,直达目的,目的就要把它搞明白,中途没有一点不做功夫的念头的。
以前云门寺有个fa师,到高旻寺去参学,请了个班首,不知道怎么讲,没想到德林老和尚一进来,开口就讲,禅堂里面不谈功夫,不谈见地。就懵了,那讲什么呢?至于讲什么,那个用功的在心里面考校,自己校对。那还用什么功啊?所以用功是别人讲的,旁边人讲的。
所以我们这个“念fo是谁”啊,进堂里讲话,这两种法门,一根本,一方便,不知道是哪一种,还说是同一个。完全不同的两种法门!一个,“起疑情”的那个,就是个问题,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要把它弄明白,不弄明白要砍头的,有这个心。那个“念fo是谁”啊,那是虚云老和尚讲的,以前没有这种说法的,是看无生念叫参话头啊、只是叫内观了,往里面参究。所以你要讲哪个方便法门,讲就要讲到位,一点点差那就全军覆没,打仗一样的。
这是歇心的法门,本来就有的。只要提起来,这周围的音声色相,只管照,心光照耀,从来不失。但是实际上不习惯,因为你搞对象搞惯了,着相着惯了。这个无相法门,没现前的时候,没有觉受的时候,确实难信。等到你一念相应,一念相应很低的哦,那你深信不疑了。本来有的。
所以大家好好的用心,用在哪里呢?
提起话头,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