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所有的作家之中,如果以真淳而论,自当推陶渊明为第。别的作家,你常常会发现他的一两句或一两篇是虚浮的,或不够真诚的,可是陶渊明却没有。所以,辛弃疾说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中国的诗人里,当得起这样说的,只有陶渊明人。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陶诗的平淡自然和悠闲自得,却不知道他的陶然自乐中,还有抑郁寡欢的悲伤和痛苦,更不了解在他那些看似平淡自然的诗篇里,还蕴含着斑驳曲折的五光十色。陶诗确实是最能以其任真自然之本色与世人相见的,但他的本色却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亦如苏东坡所说:“质(质朴)而实绮(绚丽),癯(枯瘦)而实腴(丰满)”(《与苏辙书》)金人元好问也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陶渊明生活的那个“真风告退,大伪斯兴”的时代里,能够保有这样份“真淳”的人品与诗品,已是十分难得了,何况他的“真淳”中还具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蕴藏。特别是他的一组《饮酒》诗,是他归隐之第十二课陶渊明
在中国所有的作家之中,如果以真淳而论,自当推陶渊明为第。别的作家,你常常会发现他的一两句或一两篇是虚浮的,或不够真诚的,可是陶渊明却没有。所以,辛弃疾说他“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中国的诗人里,当得起这样说的,只有陶渊明人。一般人往往只看到陶诗的平淡自然和悠闲自得,却不知道他的陶然自乐中,还有抑郁寡欢的悲伤和痛苦,更不了解在他那些看似平淡自然的诗篇里,还蕴含着斑驳曲折的五光十色。陶诗确实是最能以其任真自然之本色与世人相见的,但他的本色却并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纯粹简单,而是如同日光之七彩融贯于一白,亦如苏东坡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金人元好问也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陶渊明生活的那个“真风告退,大伪斯兴”的时代里,能够保有这样份“真淳”的人品与诗品,已是十分难得了,何况他的“真淳”中还具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