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朋友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我总结了一句话:
观察描写是方法,素材积累是基础,思维拓展是关键。
也就是说,孩子要打开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把周围的各种东西关联起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是作文的秘密,是作文的根本心法。
那天傍晚,天降小雨,空气中有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我站在公交站台等车,一上车,坐在门口的两位老人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他们六七十岁,仿佛走了很远的路,满身蒙着一路的尘灰,整个形象与这个城市的气质格格不入。女的裹着绿色的头巾,身上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挎着一个宽口黑布包。她满脸皱纹,就像黄土高原上密布的沟壑,唯一亮眼的是,她的那一对耳环,银质的色泽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男的戴着鸭嘴帽,手拄着一根差不多一人高的木棍,质地密实,满身疙瘩,因反复摩挲,光滑润泽,犹如黄铜一般。老人脸部细长瘦削,似老腊肉般焦黄,他的山羊胡子灰白细碎,就像一撮营养不良的高山野草。脚上穿着一双帆布胶鞋,上面有一朵补丁,鞋面潮湿,像阴冷的地窖。两位老人的手都很干净,指甲平整。
这是乞讨者的典型形象,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这般模样。他们挨家挨户地过去,对着人谦卑地弯下腰,双手合十,不住地点头,说一些祝福的话,像犯错的孩子。我曾见过他们几次,从没有听清楚过他们说什么,那是一种极其轻微的碎语,像梦呓般模糊,像轻风般恍惚。
看到这么一则素材,我们会想到什么呢?
一、可怜
这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他们的可怜表现在年纪大且生活没有保障,衣着寒酸且居无定所。对比两位老人的境况,我们的生活显然要安稳得多。我们有房子住,有爸爸妈妈疼爱,生活上也不用发愁,不必像他们那样四处奔波,乞讨为生。
根据对他们的印象和感受,作文就可能写成这个样子:
公车上见到一对老人,他们衣着寒酸,一副乞丐的行头。在这阴冷的天气中,他们又将去往何处呢?他们的家可能远在千里之外,或许是因为贫困,或许是因为家里发生了灾祸,他们被迫远离家乡,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而唯一的生存技巧便是乞讨。
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何处为家?对比他们可怜的生活,我为自己感到难过,因为爸爸妈妈为我提供了那么好的生活环境,我却不知道珍惜。
看到乞讨的人,就觉得它们可怜,自己很幸福,然后对比一番就是作文?很显然,这种写法非常低级,是一种浮在表面上的感受,并没有表现我们的观察角度和个性思考。我们的思维还需要向其他方向拓展。
二、坚强
乞丐看起来是可怜的,但在我眼里他们却是坚强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生命中的某个节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只好把自己的尊严藏了起来,对着所有的人鞠躬点头,获取别人的同情。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尊严。面对别人的诽谤和诋毁,有的人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尊严扫地,一气之下便奔赴黄泉。尊严不是挂在脸面上,而是深藏内心,当生活逼迫你,让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会不会像这对老人一样,坚强地面对生活,即使乞讨,也要一天天地过下去。
这两位老人如此坚强,在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季节,他们不等不靠,靠着自己老迈的体力四处乞讨。风霜染白了他们的头,冷雨击打着他们的背,烈日烘烤着他们的脸……他们对着人们弯腰鞠躬,表达感谢祝福,互相搀扶鼓励,一点点地找回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在路上见到这样的老人,即使不给一分钱,也请不要漠然鄙夷,面对他们的鞠躬,你可以报之以笑脸,因为坚强的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写老人坚强的一面,格调是不是突然提升了很多,但是,这还不够。你能想到的,很多人也能想到,和别人写一样的内容,你的思考力在哪里?你的思维优势又在哪里?要得高分就必须继续打破脑袋想。
三、羡慕
在别人眼里,这两位老人或许有些可怜,衣食无靠,老无所依,但我却有些羡慕。有句歌里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慢慢变老。”生活虽然清苦,无数次遭人白眼,他们却不离不弃,穿越乡村、山谷、田野和城市,一起面对生活。他们曾经也有年轻的面庞,也有强壮的身体,也有生活的理想,既然贫穷选择了他们,他们也就选择了贫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他们对生活也有过抱怨,彼此之间也有责骂,对未来也有绝望,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在一起。一起坐在这辆公交车上,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在霓虹闪烁的街道上,他们搀扶着,互相关心,为对方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或许只有经过生活的考验,当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时候,你的身边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人,这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而这对老人,他们已经做到了。
想象两位老人历经的生活磨难,在艰难的环境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种写作思路延伸了原始材料的含义范围,表现出创新的火花。
除了以上写法,我们还有其他思路吗?如果说以上的思路都是从自我感受出发,主要以情感表达为主,那么能不能联系到其他素材,对此则素材进行深度拓展,表现理性思辨的力量呢?
四、论乞丐的职业素养
大街上常见这样的乞丐,残臂断腿,爬着或躺在地上,旁边一个小音箱,放一些哭爹叫妈催人泪下的歌曲。这种场面见多了,投几个硬币之后,我的心也就坚硬起来。加之媒体上不时揭露乞丐的伪装大法,把腿蜷缩起来,用绳子捆扎,外面穿条裤子,空荡荡地掩人耳目而已。还有的在自己身上涂抹颜料,画一些触目惊心的“伤疤”,除了让人恶心之外,却再也激不起路人的同情了。
还有一种乞讨方式也让人厌恶。有一次坐北京地铁,突然耳边传来凄凉的声音,一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大音响,一边唱一边道谢,对着你的耳朵聒噪。她前面有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见人就跪,不住地磕头。在狭小的地铁车厢中,大喇叭中的凄惨之声,小男孩的虔诚对视,让你无处躲藏,只有赶紧掏钱买个清净。
今天,我见到了这样两位乞丐,他们好像穿越了时光,从很多年前出发到达了这里。一样的木棍、一样的头巾,一样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一样干净的手……他们不玩花招,方式简单至极,走到你面前,或者路过你的店铺,对着你鞠躬祝福。你可以摇头拒绝,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粮食或钱币,不论给与不给,不论给多与少,他们一样地对你道谢。他们纯粹真诚的乞讨方式让你觉得乞丐也是有职业素养的。
有职业素养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敬,如果乞丐也有职业素养的话,他们是什么样子呢?通过对比,我们知道了乞讨方式的不同,结果会判若云泥,朴素而真诚的方式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
五、或许他们是隐藏世外的高人
《史记》中讲张良有一次遇到一位老人,穿着破烂,他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叫他捡起来。张良强忍怒火,帮老人把鞋子捡了起来,还被迫替他穿到脚上。结果后来得到了一本《太公兵法》,帮助他实现了人生的大梦想,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功盖一时。
据说,希尔顿酒店的首任经理还是一个前台侍者的时候,遇到了一对老年夫妇,那个时候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或许不能预订酒店房间。因为酒店客满,老年夫妇可能流落街头,侍者为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住宿的房间让出来给他们住,还不收费。谁知这对夫妇是大富翁,后来邀请他去美国做酒店经理。
老人历经世事,充满神秘,不管经验还是财富,有的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所以,见到老人,即使是乞讨的都要客气一点,或许你无意中给出的那张纸币,很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个思路有点戏谑的味道,但谁又能说,从老人与财富这个角度切入没有道理呢?
六、当我们老了,健康在哪里?
看到一份“中国城市健康调查之白骨精健康状况”报告提供的数据:
最困扰城市白领的健康问题前三名依次为: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26.5%;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等运动系统问题20.0%;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11.8%。高达56%的企业高管存在过劳问题。专家表示,长期过劳易造成患癌。
当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我们的职业生涯一般为40年。我们再也不会像父辈一样一生只做一份工作,我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不同的职业中切换,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这种未来的趋势,客观上让我们不得不拼命工作,甚至用健康换取生活。
当我们老了,我们和这对老人的差距在哪里呢?不要看他们可怜,如果不注重健康,到了他们这个年龄,躺在病床上的你或许更可怜。
老人能到处乞讨,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身体健康的表现。说到健康,城市白领的健康状况并不那么令人乐观,继续思考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已经不再是田园牧歌了。
七、老龄社会众生相
这对被迫外出乞讨的老人并不是城市人,城市人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像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年轻的时候一般都待在国有或集体企业里,虽然经历了上个世纪末企业兼并和破产的阵痛,但大多人仍然拥有一份退休工资,不至于沦落到街头乞讨。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大多数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没有躺在病床上,仍然会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他们熟悉的土地中刨回一些粮食。没有谁能拯救他们,他们朴素地相信双手的力量。
这是历史的欠账,当这笔账还没还清,中国却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一个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唯愿这样的乞讨老人更少一些。
城乡差距让乡村老人的处境更为艰难,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中国的每个国民都能平等地享有老有所养的生活,是文明中国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八、乞讨的文化
如果把作文仅仅当成达成分数的工具,那么除了分数,作文什么都不是。如果我们把作文当成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方式,那么作文的世界就很宽广,它可以是一切。从情感体验到理性思考,作文不仅能培养我们基本的表达素养,而且能奠定我们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