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兹全:一个时代的结束
素材展示
2011年2月15日晚,100岁的史学泰斗、教育家何兹全先生,在北京二炮总医院逝世。作为当年史语所的最后一位老人,何兹全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史语所由傅斯年于1928年创办,是当时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集中了陈寅恪、赵元任、罗常培等一大批优秀学者。1944年,何兹全进入史语所,晚年的何先生回顾自己一生的学术之路时曾说,史语所的经历奠定了他一生学术研究的基础。后来,傅斯年、陶希圣等人迁往台湾,爱国心切的何兹全却放弃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职位,选择回到大陆,落户于北师大历史系。
1950年,他写出了《汉魏之际社会经济的变化》一文,却与毛泽东所倡导的“封建制度自周秦以来一直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的观点相距甚远。尽管如此,他还是继续写出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几个问题》,正式提出“汉魏之际封建说”。不久,史学界就开始了对魏晋之际封建社会说的批判,但经历风雨的何兹全不与人争辩,只埋头做自己的学问。1989年,标志何兹全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中国古代社会》正式出版。何兹全的史学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终于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此时的何兹全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
何兹全晚年时,在《九十自我学术评述》里写道:“20世纪30年代初学写文章,到现在已近70年。回头看看自己的成就,虽然有时也曾‘骄傲’‘委屈’,但大多数时间还是虚心甚或心虚的。客观、公平地评估自己的一生,有四字可用:‘贫乏’但不‘浅薄’。”如今,这位谦逊的老人离开了,留下的是一套六卷本的史学著作集。
素材解读
何兹全先生以“爱国一书生”的高尚情怀,关注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何兹全先生潜心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文化史。他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治学严谨求实,既继承中国史学传统,又吸收西方史学方法,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学术前沿,以科学的精神考察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探寻历史规律,造诣精深,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适用话题
爱国 坚持真理 虚心学习 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