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与你的爱,一直在
单位小同事发微问:“姐,可否有清明的文稿?”虽有,但我想各个时期的感情流露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如发之前的文稿,总觉有些敷衍之意。连夜写稿间,结痂的口子随笔尖的起落一道道裂开,逝去的人,阴阳相间,天人永隔;走远的时光,有些爱其实一直都在。
——题记
(一)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收拾屋子,翻出一本本影集,慢慢打开,轻轻摩挲着泛黄的照片,眼睛不禁湿润了。当时收集,每张照片的后面我都用笔记下了拍摄的时间。
1985年春节我和妈妈留影于贵阳黔灵公园;1989年7月我、爸爸妈妈、外婆留影于贵阳河滨公园;1993年4月我们一家留影于外婆家门前——
时光就像倒带,眼前浮现出照片中那些年那些人一张张亲切的脸庞,经岁月的冲洗,早已融入时光,便越发清晰,更与日俱深。
八年前的六月,母亲走完她短暂的一生,那时我心底的伤悲才刚刚开始。二个月后,奶奶不慎摔倒,一病不起,导致病情噩化,同年十一月,奶奶相继去世。
母亲走后,一大家子人想方设法瞒着年岁已高的外婆。瞒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也许是母子连心的感应,外婆像是预感到了什么,拄着拐杖,一家家上门询问姨姨们。是瞒不住了,只能如实相告,一向依附和疼爱母亲的外婆病倒了,因忧郁成疾,于2015年7月疼我们,亲我们的外婆也去世……就这样,几年的时间,我同我的家人们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
那些年的痛,如今想起,心口会隐隐生疼。
(二)
世间上没有感同身受这件事。
几天前,正准备吃晚饭的时间,手机响,是好友在“我们仨”群里发来的信息。
“就刚才突然眼泪下来,很想哭。今年的清明节咋就这么难呢?本来把爸爸送回老家就觉得很远,很想去看看的,谁知道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我妈妈说她今年不去老家了,然后我就留在家里照顾她老人家也不去了。后来说让他们仨哥弟去。刚刚我二哥说,作为医生的大哥说疫情时起时伏,不去了……我突然好难过,想想隔那么远的爸爸,一个人……”随即回复三个拥抱的表情包。有时候有些情感,就像一句台词——当你真的想要表露感情的时候却发现如此艰难。我想手机那端的好友此时应该是这样的心情。
人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一些刻骨铭心,令人伤悲的事情慢慢抑制冰封,不愿提及。多年以后,不经意的触碰,引发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手机这端连泪带字一条条信息发过去。她诉我应,我诉她听。此刻,“安好”,是我们彼此给对方最真最诚的企盼了。
日常中,一些特殊的日子,生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只要时间到,心里某个地方会按时疼痛。
母亲去世那些年,畏惧有灵堂的场合;看着姨妈们,举手投足都像是有母亲的影子;羡慕弟弟妹妹们有一个完整的家,还可以喊声妈妈;羡慕身边父母身体健康且健在的姊妹们;走在街上,害怕遇见母亲生前的朋友和同事,尽量躲远慢行;看着与母亲同龄的老人形影相随,忍不住会回头多望几次,直到老人的背影走远;虽说人到中年,已为人母,但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自从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一个可以疗心散乐的去处,像是个孤儿般可怜;也深深体会了“妈在,家才在”的感觉。
不管是清明上坟,还是十五送灯。走在山间的路上,无心欣赏一路的风景,心情总有些沉重。走着,走着不由想起与母亲在一起的种种温暖场景。思绪间,希望这路越走越长,由我思,任我想。
来到母亲坟前,才数月的时间,看着坟头长满的杂草,心发酸,发疼。用手轻抚墓碑和坟沿,从坟头到坟尾,像是在轻抚母亲的脸,任泪水滴入黄土。
祭奠无声。
(三)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这些年,我终于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去看望母亲的路上,迫不及待。
每一次,我就像那出嫁远门的女儿,坐在母亲坟前,或静坐,或约她一起看望远方的风景,或和她低声细语,说着心里想对她说的话——
殇酒悲欢化为流,易水呜咽为母送。
心里明白,母亲走得越远,离开越久,积念就越深。
于母亲,我永远是她深爱的女儿,就算她离世多年,母女间的情分这一世都不可变更。如有来世,我仍然还要做您的女儿。
对你的怀念,永远定格在心里飘雪的六月。
母亲,与你的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