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文化秀。乐趣与知识的完美结合,用最有趣的方式为你讲述种种文化。我们是一档非常严肃的文化节目。我是最近又吃胖了的主播潞安。我是主播艾茶。茶文化,就要在这一期落下帷幕了。艾茶,我还真有点不舍呢,这期节目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说说茶具和茶艺。 茶具,也称为茶器或茗器,是泡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所以,就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对了,潞安,你知道茶具分为哪两种说法么?emmmm嗯。。。。分为广义和狭义,对不对!!厉害了啊,有准备了,不错嘛!对,茶具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完成茶叶泡饮全过程的所有器具,设备以及茶室用品,而狭义上的茶具是指泡茶和饮茶的用具,即以茶杯茶壶为重点的主茶具。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具体的茶具作用及分类。最大也最宽的是茶盘,茶盘托起了整个茶具的命脉,其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烘托茶杯、茶壶,使之雅观。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海像只碗盖在头上而得此名。“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对了,艾茶,我一直很好奇,品茗杯的具体用法,大佬大佬,能给我讲讲吗???害羞。好好好,刚夸完你准备的不错,结果就这样啦,行,我来给你讲讲吧,品茗杯,用来品茶及观赏茶的汤色。故此品茗杯多为白瓷、紫砂或者玻璃的。包括一杯体和一杯盖,杯体为圆筒状,或为直径有变化的流线形状,杯盖扣接在杯体的口部,或以螺旋扣接在杯体的口部,其中,所述的杯体内壁的近杯口处有一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挂设有一半圆形板芯,该半圆形板芯的直径两端处各延伸有一挂耳,该二挂耳与所述的环形凹槽环向动配合。洗茶品茗杯具有可随意活动的半圆形板芯,沏茶时先行摇荡洗涤后,滗去洗茶水,再注水、浸泡、品饮,即可洗茶,又可赏茶,品饮时无茶渣进入口内,携带方便,即可防止污染,又可啜纳茶之精华,从而有益于健康,无污染之虞。听明白了么?潞安,唉。来你继续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公道杯吧,公道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令进贡的艺术珍品“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艾茶,作为一个理科生,你猜猜公道杯的原理是什么??嘿嘿嘿,是虹吸原理。茶具中最可爱的就是茶宠啦,茶宠,是指茶人之宠物。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或是饮茶品茗时把玩之物,多为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也有一些瓷质或石质。茶宠一般没有屁屁,嘿嘿嘿,寓意是财源广进,滴水不漏,还有许多设计新奇的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淋上茶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现象,喷水茶宠多为童子造型。只要在身上浇上热茶,它们就会淘气地“尿尿”。是不是超级可爱!据了解,这种带有喷水功能的茶宠一般是利用中空结构,平时将茶宠泡在水里,水就会慢慢流进茶宠的“肚子”里,碰到热茶,“肚子”里面的空气热胀冷缩,水就从入口喷出。在购买茶宠时,应该从做工是否精细、泥料好坏等多方面去选择合适的茶宠。胎质细腻、造型精巧、光泽莹润、画意生动的茶宠价值相对较高。刚买来的茶宠是很新的紫砂色,或红或紫或偏白,表面微微起砂,养它只需每天用笔蘸着茶水轻轻抚刷,或用茶水浇即可。所以在挑选一个合适的茶宠时,应考虑材质对茶的吸收和造型乐趣。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造型。在美观和趣味都兼顾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宠。茶具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举出啦,毕竟我们的时间啊,十分的有限,哭(´;︵;`)。 艾茶,你说咱们说了两期的茶还没有好好和大家聊聊如何来泡一壶茶呐。 别着急嘛,接下来,就让咱俩给各位客官泡上一壶茶吧。 首先呐,做为一个茶艺师,要学会基本的茶道礼仪。也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之类的呐。是不是小时候背了很多遍的那个"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如..卧如猪?" 卧如弓,嘿嘿,基本的礼仪包括站姿,坐姿和走姿。坐姿,茶人应采取标准的正坐,也就是两腿并拢坐直。走姿,走路要平稳而自然直线步履轻盈。 接下来,就要给各位客官行一个鞠躬礼了。鞠躬礼分为真礼,行礼和草礼。真礼,幅度为60度,用于主人和客人之间。行礼,行李幅度为30度,用与客人和客人之间。草礼,常用于说话前。 所以呐,现在我行了一个草礼,表示我要开始说话啦。基本的泡茶一般分为七步。 一,温杯洁具。二,置茶。三,温润泡。四,冲泡。五,敬茶。六,品茶。七,续水。 第一步,温杯洁具。顾名思义就是温润和清洁茶具啦。1.开盖: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按壶盖的壶纽上,揭开壶盖,将壶盖放在茶壶侧.2.注水:提随手泡,然后提手腕令用定点低注的手法将热水冲注入壶内.3. 加盖、淋壶:左手将壶盖盖上,右手提随手泡令壶中热水以逆时针方向浇淋壶的外表.4.倒水:将滤网置放在茶海上,根据茶壶的样式以正确手法将水倒进5.烫洗品茗杯。6.将茶海内的开水依次倒入小品茗杯7.用茶夹,依次夹取品茗杯倒掉杯内洗杯的水,放回原位。 第二步,置茶。 右手拿起茶荷,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具的容量。用茶匙拨取适量的茶叶,放入泡茶的器具中。这时如果有闲情雅致的话。你也可以欣赏一下,干茶的色泽与形状。其实有些茶叶长的特别可爱呢,比如黑中带金的金骏眉。 下一步:温润泡。温润泡又名醒茶,它的目的就是要唤醒熟睡的茶宝宝,同时也给可爱的茶宝宝们洗个澡,除去茶叶身上的尘土等。右手持壶,定点注入茶壶二分之一的水,再将茶汤快速注入公道杯中,温润泡的水我们是不喝的,可以将洗澡水,噢不不不茶汤倒掉表示倒干为敬或是用来饲养灵性的茶宠和养壶。 这时是闻香的最好时候,拿起盖碗的碗盖在面前逆时针旋转一周,便可以闻到芬芳扑鼻的茶香。 第四步就是正式的冲泡了。将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不要一次性就把壶倒满,这种手法成为凤凰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这个手法可是很考验茶艺师的功夫呢。要做到三响三轻三粗三细三高三低三起三落。然后盖上茶碗的盖子,等待茶泡好,不同的茶叶要等的时间不同。 终于泡好啦,下一步该是喝茶了吧。 别总想着喝呐,下一步当然是要给各位客官们敬茶了啊。 茶叶充分浸泡后,主人将茶汤分置于品茗杯中,与客人一同分享,敬茶时最好使用杯垫。如用茶杯直接奉茶,则应把最左边的茶敬给客人,以表尊敬。同时应避免手指直接触碰杯口。双手端取品茗杯底部放置于杯垫上,双手托杯垫,放置于客人的右手边。 最后等什么时候水少了可以续水。 喝完这杯茶,我们茶馆的故事到这也就要结束了,最后,让我们把一段美文送给大家。 朦朦月色,万籁无声,独坐茶室,泡一杯清茶,缕缕清香,微呷一口,顿觉神清气爽,香气回肠,茶不醉人人自醉,幽幽夜色思何方。   记不起自己何时开始了饮茶,只知道伴着成长,伴着记忆,总也离不开茶的清新,淡雅清香的味道,总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中国是一个产茶大国,更是一个茶文化的故乡。茶不仅是高雅人士
上一期: 璀璨星空
下一期: 迷茫爱情失恋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