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点滴】第二期《儿时轶事》朗读:徐漫蔓

【往事点滴】第二期《儿时轶事》朗读:徐漫蔓

2016-03-25    03'52''

主播: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338 23

介绍:
《往事点滴》根据黄佐临先生生前口述整理而成。一九八十年代初期,刚完成了《伽利略传》和《陈毅市长》的顺利演出,正在准备排阿瑟·米勒的《萨拉姆女巫》和曹禺的《家》,累倒在病床上的老青年身体在休息,脑子却不肯停,在病床上口述了《往事回忆点滴》。“点滴”,就是他快乐休息时的副产品,点滴有趣又幽默,在报纸上发表以后,深受读者喜爱。 《儿时轶事》 朗读:徐漫蔓 小时侯,父亲对我很严厉,动辄就打,把我孩童的天性束缚住了。 然而,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从这面下去,他会从那一面冒出来。记得我干过这么一件恶作剧:到外面去抓了一只癞蛤蟆,偷偷地带回家,半夜,把它捆在一只拖鞋上,然后,放在楼梯口。癞蛤蟆一跳、一跳,带着拖鞋从楼梯上跳下来,发出“啪哒、啪哒”的声音,把家里老老少少吓得要命。 还有一次,当我六七岁时,我把父亲待客的从日本进口的太阳牌啤酒偷喝了几口,受到父亲责骂,第二天就灌了些外祖父尿壶的小便,起着泡沫倒颇像啤酒。看着父亲的朋友们喝得津津有味儿,频频点头称赞不已,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 所以,我一直认为,教子过严,是有副作用的。 我六岁那年,广东戏到天津演出。这对在天津的广东人来说,是一件大事。我父亲买了月票,带着全家,天天晚上去看戏。一天,我姨把我带到后台去,那个红得发紫的花旦,来陪我姨说笑。她弯下腰和我逗着玩。不知怎么,我忽然摸了一下她的脸。我姨就大笑起来,回家逢人就讲,说我这么小,就会和花旦怎么怎么,把我讲得怕极了,好久好久都抬不起头来。虽然我才六岁,但被人笑话的印象却留下得极深。自此以后,见了女演员,都要退避三舍了。 我十二岁时,已在学堂念书。一天下课,我和往常一样,低着头、夹着书包回家。正好,对面女学堂也放学,走出来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学生。我边走,边回头看她们,一不小心,撞在树上,把脸给撞破了。 回到家里,父亲问,你脸上怎么破了?我呐呐地说:“摔了一跤。” 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贪看女生了。 某报记者有一次问我,干戏干了几十年,怎么能保持在生活作风上不出问题?大概就缘由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