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上个世纪国际乐坛叱咤风云的钢琴大师吗?鲁宾斯坦、季泽金、科尔托、吉列尔斯~当然克劳迪奥。阿劳的名字应该也在其中!如果您已经淡忘了他的琴声,今天就将为您带来阿劳的精彩录音。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些难忘的声音带您回味上世纪最令人难忘的大师演奏。
来到我们耳边的音乐是贝多芬C小调第3钢琴协奏曲,这首钢琴协奏曲作于1800年,是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贝多芬对现代协奏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4首协奏曲中的第1首,这4部协奏曲包括我们最熟悉的第5“皇帝”协奏曲和第4号钢琴协奏曲;从这首作品开始,贝多芬加强了钢琴作为主体的力度,使它更深地植入整个作品的音乐发展,从而使作品的形式更为恢宏。这首作品的调性采用贝多芬最善于使用对比与发展的C小调,全曲共3个乐章;第一乐章.朝气勃勃的快板。
第3钢琴协奏曲虽然名气不如第5那样响亮,但也是深受乐迷喜爱的作品,同样是历代钢琴家很重视的曲目,我们现在听到的是上世纪著名的智利钢琴大师克劳迪奥@阿劳1964年的录音,海丁克指挥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协奏。我们听到第1乐章的第1主题多少包含一些英雄性的特质,而它的第2主题则更富歌唱性,它们的发展很具戏剧性。演奏者克阿劳,1903年2月6日出生在智利的奇廉。他的母亲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业余钢琴家,母亲练琴时小阿劳就在旁边仔细聆听,美妙的琴声触动了他弹琴的愿望,他开始自学钢琴,这成了小阿劳最感兴趣的事情,甚至家里人都没法让他离开钢琴。最后,母亲终于同意教他学琴。他没有受过系统的识谱训练,完全靠着自学识谱和视奏,但神奇的是他在认识字母之前就学会了识谱,4岁时就能凭借视奏弹出贝多芬奏鸣曲的一个乐章,按现在的话说,阿劳是个地道的音乐神童。
第2乐章广板,在这个乐章中,钢琴声部有着宽广的发展,采用了类似声乐艺术中的宣叙调和花腔等各种方式去展现钢琴的技巧。其中钢琴宣叙调的片断与乐队的关系意味深长,而“花腔”式的钢琴音型处理非常复杂,由64分音符组成的音型比比皆是。阿劳的音乐天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智利政府提供他与双亲赴柏林接受完整教育的一切费用,让他的父母带着他移居德国,以便阿劳能够受到更好的音乐教育。在柏林他遇到了钢琴名师克劳泽,他是李斯特的门生,莱比锡钢琴学派的传人。他非常欣赏阿劳的演奏,让阿劳住到到他的家里悉心调教,一直到去世。在克劳茨长达6年的指导下,阿劳的钢琴技艺大幅提高,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一代钢琴名家。
上世纪20年代开始,阿劳在德国和北欧的许多城市巡回演出并获得了一系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这些成功使他蜚声国际乐坛,得到各界很高的评价。许多著名指挥如尼基什、蒙都、门格尔贝格、富特文格勒等都与他共同演出协奏曲,阿劳的名声在当时如日中天。1921年起他在南美、英国、北美以及维也纳的成功演出,奠定了他国际一流钢琴家的地位,成为广受推崇的浪漫乐派演奏大师。从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的作品,阿劳都能够游刃有余、精彩呈现,让听众感受到他从各个层面对作品的细腻诠释;他演奏的贝多芬最后三首钢琴协奏曲得到很高的评价,尤其在第3钢琴协奏曲中表现出的淡淡的忧思十分完美,现在的第2乐章就是这种呈现的经典。
第3乐章,快板,回旋曲,在这个乐章中,基本主题开始时有五彩缤纷的变化,这种变化似乎是由乐器之间的传递来完成。这里阿劳的演奏热情奔放,层次分明,感染力强。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内敛的感情结合完美,并通过丰富的音色变化来表达作曲家的音乐意境。阿劳在这里表现出他独特的演绎特点,比如装饰音的处理;他经常在不经意间,通过自由的速度变化和独特的装饰音演奏,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音量范围里营造出无可比拟的张力和戏剧效果。在对贝多芬协奏曲的演绎中,取得了一两拨千斤的效果。
耳边钢琴高音区的音色像珍珠般透明;中音区饱满、明亮,而低音的共鸣雄浑、厚重,具有强大的震撼力。音色纯正、逼真,线条分明,分析度和空气感均达一流水准。您甚至可以听见琴键之间及琴槌击打琴弦时发出的极细微的摩擦声,有许多音乐的细节是以往在聆听CD唱片时,很难听到的。它给我们带来的艺术感染极为强烈。这个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的录音同样来自前面我们介绍的智利钢琴大师阿劳。
阿劳演奏的《李斯特超技练习曲》让人印象深刻:他在录制这张唱片时已将近70高龄,但其奔放、热情的演奏、迅疾明快的触键丝毫不减当年,只是在技巧的把握上又多了一份稳重和老练。现在我们听到的这张唱片和上半时段的贝多芬协奏曲都是选自PHILIPS模拟时代50CD精选,大家应该注意到,阿劳的恩师克劳泽就是李斯特的弟子,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多年的积累,阿劳演奏的李斯特作品更加炉火纯青;他的演绎富于个性,充满情感,技术上无与伦比,琴声醇厚温润,如同陈年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耳边的勃拉姆斯第2钢琴协奏曲来自阿劳在EMI的一张著名唱片,在这个1963年的录音中担任协奏的是朱立尼指挥的英国爱乐乐团。这张唱片是TAS榜上有名的录音名片,而演绎上也是颇受各界好评。和前面的贝多芬协奏曲的演绎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是动态的处理,用不大的力度呈现出强大的张力。可以说阿劳对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的解读不乏想象力,他演奏的《第1钢琴协奏曲》雄壮而激越。而现在听到的《第2钢琴协奏曲》则细腻、热情,气质高贵。朱利尼与英国爱乐为阿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2钢琴协奏曲第3乐章,这个慢板乐章是勃拉姆斯最优美的创作之一。这个乐章的风格是完全的浪漫主义。在德式的厚重中又透出意大利式的明朗。比较特殊的是,钢琴在这个乐章并不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时间里它仅仅作为一种打击乐器使用。在乐队轻淡的伴奏之上,柔美如歌的基本主题由大提琴奏出,而后转由大管和小提琴复奏,钢琴根据这一主题展开自由、奇妙的段落。
这部作品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第2首,也是一生创作的最后1部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创作这部作品时,勃拉姆斯48岁,可以说正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由于他本人就是一位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家,在创作时充分考虑了乐器的因素,使用了许多高难度的技巧,有大量复杂的和弦,技术艰深,与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第2钢琴协奏曲并列“世界三大最难钢琴协奏曲”。这个录音正是阿劳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评论界认为拥有南美民族热烈粗放风格的阿劳经过在欧洲多年的学习和历练,外在与内敛的结合使他在音乐的气质上与勃拉姆斯更加接近;这使得阿劳的这版勃拉姆斯协奏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最后我们要听到的是第2钢琴协奏曲第4乐章,勃拉姆斯的这部作品在创作上属于非常具象的交响化,比如他运用了四个乐章的结构,一般协奏曲往往是3乐章构成。他把协奏曲的乐章数量等同于交响曲,钢琴独奏的分量几乎和乐队相似。勃拉姆斯的这部协奏曲可以说是以钢琴来带动乐队的一部钢琴交响曲。阿劳的勃拉姆斯有着其他版本难以企及的悲剧感和苍凉韵味,他稳健的乐风、从容的节奏呈现出勃拉姆斯音乐最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