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不仅仅是凶残的
在我以往的记忆里,狼一直是凶残、狡诈和残害生灵的化身,小时侯听大人讲“狼来了”的故事,曾让我惊恐万分。但《狼图腾》这本书,除了让我们看到狼的凶残狡诈外,更多展现给我们的却是草原狼身上的那种顽强、坚忍、不屈和尊严,狼夫妻之间的生死相随,人与狼之间的惺惺相惜,还有人性中的凶残无情……
我几乎是怀着敬畏之心读完《狼图腾》的。在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不知道自己为书中那些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描述心痛了多少回,伤感了多少回,泪水流了多少回……常常因泪水模糊了双眼,不得不暂时合上书本,中断阅读……
我始终被草原狼那充满智慧、不屈不挠,尤其在大战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默契配合、关键时刻牺牲自己顾全大局的狼精神深深地吸引着;被狼族之间的友情、爱情、亲情一次次地感动着;被草原游牧民族与狼之间既崇拜又仇恨的复杂关系强烈地震撼着;被草原农耕民族对草原狼赶尽杀绝的做法隐隐地刺痛着。
透过这本书,我充分感受到草原游牧民族对待生物、环境的理性与善良,也看到了农耕民族对生物和环境的践踏和破坏,这种践踏和破坏的直接后果就是草原沙漠化,沙尘暴逐步吞噬着土地,乃至城市……
请与我一起记住书中最令人动容的片段,体味其中的悲壮和苍凉,感受《狼图腾》带给我们的内心冲撞和震颤吧:
在那次围猎马群的战役中,为了保住胜果,草原狼不惜用“蒙古草原狼最残忍、最血腥、最不可思议的自杀性攻击手段,向马群发起集团总攻”。为了团队的胜利,“一头一头大狼,特别是那些丧子的母狼” 冒着被马甩下践踏而死的危险,“疯狂地纵身跃起” 挂在马上,咬透马最薄的肚皮,奋力撕扯着……
那只被巴图一枪击中前腿、自己咬断伤腿,艰难奔跑的草原狼,在流血过多,筋疲力尽的时候,遇到两位猎人的夹击,它“不屈而狂傲的狼头正正地对着两位追敌,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习惯,用力抖了抖身上的沙土和草渣,力图保持战袍的整洁和威严……目光凶狠却大义凛然……”。巴图的内心被狼的这种凛然感动了,他没有再乘胜追击,而是任狼一瘸一拐地跑掉了。
那只被两辆吉普车残忍追赶,“拼进狼的所有意志和顽强狂奔”的巨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不肯轻易到下,而是“突然停下,用最后的一丝力气,扭转身蹲坐下来,摆出最后的一个姿态”面对自己的敌人,当人们用手去碰它的时候,巨狼“像一尊千年石兽轰然倒地”。
那只在人们的围攻下丧失配偶、自己险些被石埋的公狼,在深夜冒死回到亡妻丧命的地方,发出“凄凉苍老、哽咽得断断续续的狼嗥……痛心痛魂痛不欲生”;还有那只丧失了狼崽儿的母狼为找孩子,“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天下最深痛的母性的哀歌,呜呜咽咽,悲凉凄婉”。
……
当然,书中的主角:毕利格老人,陈阵等与草原狼、特别是那只被圈养的小狼之间的恩恩怨怨的故事更为令人动容,不在这里描述,是为了给你将来的阅读留下更多的悬念……